美文网首页
我的中学校长们(上)

我的中学校长们(上)

作者: 时雨普降 | 来源:发表于2022-08-05 12:20 被阅读0次

    我那个时代的国家正规编制老师,在乡村中小学,可说是凤毛麟角,如果有,基本就是校长了。校长只有一个,物以稀为贵。所以他们的奇闻异事,相对来说就记得清楚。

    01 初中,到兴隆乡中读去

    我从罗庄小学毕业,毫无悬念升入罗庄小学。

    逻辑思维能力强的读者不免又在挑虫子,找语病,什么情况,你在罗庄小学留级了吗?

    那时,有办学能力的小学,都设有初一初二,小学毕业全盘端入本校初中部,美其名曰“联中”。既能普及初中教育,又能减少学生住校的不便,这似乎能给读者一个完美的解释。

    当年罗庄小学五年级和初中部教学能力不俗,有王洪力、王廷民、马书然等名师。五年级上完,小学毕业时有四十多名学生,毕业选拔考试,一举升入兴隆乡中十四名,这个数字十分惊人。当是学校决定将考上乡中学的,全都留在本校读初中,很多人心有不甘。

    随着班里同学悄悄减少,才听说很多人主动放弃联中优越的条件,直接去了兴隆乡中就读。

    在交通和经济尚不发达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人们的交往圈子一般就局限在十里八乡。

    我爹赶紧去乡中找门路,不去不知道,一去才发现乡中的校领导、老师们不是亲戚就是朋友,沾亲带故还不老少哩。

    02 王升云校长,学高身正有贤名

    校长王升云是我舅爷爷,王庄人。

    这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国字脸,络腮胡,浓眉大眼,中等身材。举手投足彬彬有礼,待人接物和蔼有加,堪称谦谦君子。

    自家的亲戚小辈,本来已在拟录取名单,这点闪展腾挪还是有的,我于是顺利入学就读。

    我爹带我去报到,舅爷爷说,孩子搁哪哩,我咋没看见?

    十一岁的小孩,每天家校往返六趟,再加上放羊、玩耍和疯疯打打,日行至少两万步,仅靠那些纯绿色碳水化合物,绝对没有多余的营养,身材匀称苗条,完全可与黑豆芽媲美。

    夏秋季节风餐露宿的,被时光装扮成黑里透黄的保护色。除了乡村野孩子外,没交过别的朋友,没见过罗庄小学以外的世面。

    虽说是亲戚,但是人家是场面上的亲戚,又是本乡最高学府的最高首长,心里还是相当有陌生感。所以小心翼翼地躲在大人身后,你要能看见我那就奇怪啦!

    王校长住在校内东北角,东屋最北头两间。室内陈设简单,最豪华的家电不过是一台晶体管收音机,上面盖着一块蕾丝花边斜方布。

    木门用了暗锁,房间砖铺地,一张木床而已。

    他很少召集学生大会,如果讲话也是慢声细语。绝少批评学生,也不太监督早操出勤。学生勤奋,老师自律,一切都是那么岁月静好,秩序井然。

    有一次,伙房做饭的师傅和学生不知为啥吵起架来,最后似乎要动手。一个年轻的师傅从房间拿出一把银光闪闪的八宝流星锤,说话之间就要练起来,任谁也劝不住。

    正在吃饭的王校长得到消息匆匆赶来,寥寥数语,各自罢兵收家伙回屋不提,一场蓄势待发的恶仗就这样消散于无形。

    这位老校长给了我到更高一级的兴隆乡中学习的机会,从此认识许多德才兼备的老师和身怀绝技的同学。真是精彩人生路,视野大不同。

    在他任期内,尚有升学预选制度,被预选上的有资格参加中考。

    县一高中跟中师中专争夺各大乡中优秀生源,每年提前预招少年班。兴隆乡中名噪一时,人才辈出。
    我认识的考上一高少年班的就有好多。

    一年后他退了休,仍住在校园内东北角,早晚洗漱、就餐还经常见到他,师生们仍把他当做主心骨。

    后来,他搬到县城和家人住在一起,父慈子孝,其乐融融。

    后来他校长的位置被一个厉害人物接替,又有许多更加传奇的故事,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中学校长们(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eau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