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观影读书也有一些感受,记录下来,慢慢去感悟。
1.真正的智者都是大智若愚
世上从来不缺聪明人。很多人的聪明、功利、抱负、能力都从一举一动中带出来,这样的人反倒是好抓住。真正有智慧的人是大智若愚,你很难发现他的表现和真正企图。
三国时期的杨修,对曹操的心思猜得百发百中,将自己的聪明毫不掩饰地外露,弄得曹操前后发凉,找个理由就把他干掉了。
与之相反,司马懿,贵族出身,从内心看不上出身低微的曹操,不得已而侍奉之后,处处小心谨慎,曹操对他虽持怀疑态度,但还留着。怎知,司马家秘密养了2000多死士,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积累到的。也就是说,司马家造反之心坚决,有长期准备,而曹操父子竟全无察觉,足见其锋芒全收,夹着尾巴做人,隐忍之至。
汉武帝做太子时的老师卫绾,众人对他的评价是“敦厚长者,才能平庸”。但就是这位平庸的人在汉武帝即位后,察觉到朝廷容不下他的潜在危机,不贪恋功名,不留恋职位,果断辞官,相较于汉武帝时期的其他丞相,有一份难得的善终。
2.提防皇帝的“用完即弃”
汉景帝的老师晁错,因提出“削藩策”,触动了皇亲国戚的利益。被造反者抓住把柄,打出“除晁错,清君侧”的口号。汉景帝此时迫于压力,经过十几天的思考,准许将晁错官服腰斩于市。晁错的建议完全是站在皇帝的角度,无论削藩是否成功,当他提出这一大胆的建议的时候,就已经帮助皇帝向集权迈出了一步。在他提出来的那一刻,他已经在执行一个悲壮的使命。
杀晁错,对皇帝来说是成本最低的事情。杀了晁错,才能暴露出七国造反的真正目的,民心的天平才能重回皇帝的一边。
其实,这也是给现在职场能人、强人的一抹启示。如果可以,切不可把一切重心放在领导者身上;如果可以,要让自己习得不可替代的本领,持续、张驰地发挥作用。
3.小人不可得罪
太子刘据因与江充不睦,被江充记在心内。江充因见汉武帝日渐年迈,担心太子刘据即位后将他处死,便先下手为强污蔑太子使用巫蛊之术。可怜太子刘据无处申诉,只好杀江充,又起兵,最后在阴错阳差中被汉武帝认定为谋反。不久,被迫自杀。
太子刘据身份高贵,而江充不过市井无赖起家小人。小人做事常不讲原则,私心过重而无远见,太子刘据与小人竟落得同归于尽下场,实在令人惋惜。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一旦遇到与小人不睦,不妨少去招惹,主动化疑,切莫被小人惦记上,惹上一身麻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