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四川农业大学
那本书——读林达《像自由一样美丽》有感

那本书——读林达《像自由一样美丽》有感

作者: 夢的新兰 | 来源:发表于2017-12-20 23:46 被阅读0次

    作者:向芝剑     来源:图书馆“超星杯”征文大赛

    今天终于读完了《像自由一样美丽》的第一部分:关于纳粹和位于捷克特莱津的犹太人集中营。篇幅很短,但是在这么多年的看书过程中,心情是最为沉重和起伏的。

    曾经的我天真地以为六芒星是属于犹太人的荣耀。然而,当得知这个六芒星是二战时期德国纳粹赋予他们的耻辱时,心中百般不是滋味。所谓的“民族优越”和“钢铁一般的意志”,让希特勒发动了对犹太民族的迫害。书中,有成千上万的孩子,再也没能长大。该书通过那些存留的诗和画,向我们讲述了那个令我们无法回避的、真实的故事。

    德国人并不愚昧,不只是会盲从。然而希特勒却是聪明的,他懂得利用人类认知上的弱点:利用人们对于“科学”的盲目追随,也利用了人们对于“绝对理性”的崇尚。他夸大和强调了人类思想中科学、理性的那一面,而有意抹去人类文化来自另一个方向的、同样重要的感情和思想资源,抹去人的善良、同情心和良知。在希特勒的煽动下,德国的非犹太人把德国的一切困境,归于了他们的“敌人”——犹太民族。在“善”离开后,他们心中只剩下“恨”,而“仇恨”很容易地就把“恶”塞满他们的胸腔。

    当人们开始排斥犹太民族时,一切都变了。而在这当中,最无辜的就是那些孩子。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他们的朋友离他们而去;为什么他们失去了受教育的权利;为什么他们要佩戴羞辱性的黄色六角星符号;为什么他们会任人殴打侮辱。家,已经不再安全,不再是他们的容身之所,家中的一切,也都不再属于他们。渐渐地,纳粹粉碎了他们所有的生存之路——他们被送往集中营。

    捷克斯洛伐克、特莱津——这些名字如今已经被人们烂熟于心。在那个时候,它就是一个大监狱。在这里,有毒气室,焚尸炉和长条盒子,有对他们肆意屠杀的德国纳粹,充满了死亡的气息。在这里,他们失去了名字,也失去了仅有的尊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或许孩子们是不自知的,但是对于那些大人,有思想的犹太族人来说,他们或许是开心的,毕竟在这一刻,他们将要解脱。正如弗利塔在最后时刻所说:“我累……,我累了……。”他为了绘画,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有一批像弗利塔、弗利德一样的艺术家,在物质匮乏的条件下,仍能为孩子们带去短暂的快乐和知识的陶冶。一张张被隐匿起来的画纸,偷偷出版的《先锋》,也烙下纳粹时代的印记。即使他们中的大部分因此而失去生命,他们也在所不惜。弗利德是当中突出的一个人物,她本有机会逃离纳粹的魔爪,然而她放弃了,她自愿申请来到这个黑暗的地方,只为给无辜的孩子们知识的浇灌,让他们知道即使身处地狱,也不能放弃对自由的渴望,对艺术的追求。

    人们至今仍一直熟诵着那句名言:在奥斯维以后,写诗是残酷的。可是,在当时很长的时间里,人们无法理解和接受:在集中营之中,绘画依然美丽。但维利•格罗格说:“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懂了。”人们终于看到,有这样的一种文化。不仅是一部音乐歌剧的演出,不仅是教会孩子们写一首诗,引导孩子们办一份杂志,这是一种信仰的表达。在集中营里,孩子们继续着他们的演出,即使在这五十五场演出期间,向着东方死亡营的遣送还在进行,他们仍在歌唱,表达对善和美的坚持和追求。那些小小的灵魂显得那么美丽,他们在试图告诉这个世界、这个时代,有一些东西,是纳粹和一切邪恶势力都试图摧毁,却永远也无法摧毁的。

    在集中营中幸存的孩子们把特莱津演出的歌剧《布伦迪巴》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如今观看的观众多半为犹太裔的老人。当他们把这些传承下来的时候,他们或许要告诉他们的子孙后代些什么,亦或是要告诉我们一些什么……

    正如书中所说,那些手持屠刀的纳粹暴徒们,作恶而不知卑劣,他们的外貌是凶残的,他们的灵魂却是可悲而可怜的。而这些集中营里的孩子们,画着花朵和蝴蝶的孩子们,他们的精神所站立的位置,远远高于那些纳粹冲锋员。

    孩子们纯净的歌声响起来。

    人,是有灵魂的,不是吗?

    ——向芝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本书——读林达《像自由一样美丽》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efo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