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我好奇地问在老家过年的母亲,恰逢正月,村里祠堂有“茶灯”和“龙灯”帖子么?
母亲笑道,许多年都没有帖子来,久已经没看到“搬”(本地方言,表演之意)茶灯和龙灯了。
我说的帖子,段不是如今网络论坛和贴吧上的帖子,而是儿时的正月里,若当晚有茶灯或龙灯表演,提前派来的通知预告。帖子就贴在祠堂门口,很快全村的男女老少都知晓。
茶灯 龙灯久已没有观过茶灯和龙灯,偶尔在一些节日里的民俗文化表演活动中得见,总不失时机地拿出手机采撷,留下珍贵的画面。
儿时的记忆有些模糊,模糊得只剩美好。
依稀记得的茶灯节目有《哨妹子》《摘茶》和《斑鸠调》。
那时,茶灯比龙灯受欢迎,大人们说:“龙灯就是闪舞几下子,没什么看头。”茶灯是赣南采茶戏的俗称,相较于茶灯有剧情情节、有美妙唱腔、有色彩多样服装与道具,龙灯其实就是舞龙表演,的确单调了许多。所以,帖子来到,小时的我总是急切地问:茶灯还是龙灯?若答案是后者,雀跃的我心里几分惴惴,晚上不敢睡安稳,唯恐茶灯来了,大人们不叫醒熟睡的自己。
半夜里,一阵锣敲鼓响,唢呐声长,茶灯来啦。男女老少披衣起床,顾不得穿戴齐整,裹上大厚衫出了门。待得挤到祠堂里,已是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人,茶灯表演在中央。探头探脑看不着,小伙伴们要么挤进人缝,要么被大人驼在肩膀。那时正月里的天很冷,刚从被窝里出来,衣服没穿全,瑟瑟发抖地观茶灯的感觉印象深刻,拿如今的词儿来说,太酸爽。
茶灯好看,情节内容多为摘茶卖茶,语言诙谐幽默,人物里常有情哥和情妹。祠堂里时不时一阵男女老少爆笑。
妹:正月什么花哟嗬嘿,
哥:正月是桃花哟嗬嘿。
妹:桃树那个开花开得那个怎么样哟嗬嘿
哥:桃树那个开花啊开得那个满树红哟嗬嘿
……
最是那挑茶担的哥,身着金黄镶边衣服,走着矮子步,软扁担随着步伐大波浪起伏,陪着笑围着茶妹妹讨好的唱腔,承包了全村人的笑点。
图片来自网络在没有电视和网络的时代,这生动形象、动听有趣的茶灯戏便是最好的喜剧小品,最炫的贺岁精品、闹春佳剧呵。那时,往往觉得意犹未尽,没看够的我们,便追随着茶灯转场,跟着去到邻村,继续看表演。记得有一次,三舅带着我,跌跌撞撞奔走在夜间的乡村田埂,抄近道追着茶灯去邻村。急切地愈发跟不上,舅舅背上年幼的我,跑了起来。茶灯多有吸引力,内容已不复记忆,追随的那一幕却固执地留下,许久许久。
观茶灯和龙灯印象,存于心,已如一张寥寥数笔的画,虽笔墨不多,却淡远而美好,令人回味不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