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夺冠》与俄罗斯《绝杀慕尼黑》之比较
运动剧情电影如果改编自真实事件,结局对观众来说毫无悬念,拍摄这类电影确实具有挑战性。中国电影《夺冠》和俄罗斯电影《绝杀慕尼黑》都属于运动剧情电影,都是表现本国球队在国际大赛夺冠为国争光的故事。两部电影的故事背景和目标几乎一致,但表现的手法和效果却相差万里,就像中国与俄罗斯的距离一样。
关于片名。《夺冠》讲述中国女排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40年光辉历程,主要表现了三位教练带领中国女排迎战具有重大意义的中日、中美、中巴三场大赛。中国女排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从三连冠,五连冠,十连冠。女排不仅家喻户晓,而且鼓舞了国人。那么以“夺冠”命名,未免缺乏点气势,《钢铁劲旅》《百折不挠》《王者归来》或许更能表达中国女排的英雄本色。
《绝杀慕尼黑》,电影根据历史真实事件改编,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苏联篮球队打败了保持了36年全胜纪录的美国队。因为基于美国和苏联长期冷战的历史背景,片名用了“绝杀”二字,其语气不仅透露出赛场如战场的激烈决战,还体现了战斗民族威武神奇和取胜后的扬眉吐气。
关于剧情。按照三幕剧剧本结构,开场交代背景目标,中间部分是激烈的矛盾冲突,最后实现目标把故事推向高潮,这是成功电影的基本法则。
《夺冠》背景是中国改革开放,中国人渴望找到让世界重新看到自己的方式。影片从一位陪练走进女排训练地基开始,引出中国女排。教练提出建立全面型球队,拿世界冠军,明确了女排目标,也是故事目标,即以女排夺冠向世界展示中国,这样的开场是成功的。随后便是魔鬼式的训练和鸡汤式教育,首战出征日本大阪,一举夺得世界冠军。中美、中巴大赛两个单元几乎都是相似模式,高强度训练,人海战术,教练絮叨。故事缺乏矛盾冲突,更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在最后中巴大战中,教练反复提醒“放下思想包袱”“不以输赢论英雄”,这话在赛场没错,但教练的战术和队员坚强的意志力在哪里?好像最后取胜是偶然或者运气,作为电影艺术,缺乏推动剧情的强力推手和戏剧张力。
《绝杀慕尼黑》开场部分,新任教练在记者发布会上宣布要拿世界冠军,故事目标确立。全剧前半部分是训练打基础,后半部分直奔慕尼黑奥运会,最后三秒上演真正绝杀,把故事推向高潮。全剧除了训练、比赛、夺冠这条主线外,还有主教练加兰任为儿子治病的亲情戏、莎坎的爱情戏、斯卡斯的叛逃戏等,故事主线与副线交织推进,情节曲折丰满,矛盾冲突不断,达到了回肠荡气的效果。
关于人设。《夺冠》贯穿始终的人物只有郎平,作为主角,郎平除了打球和执教,个人的情感生活极其单薄,无矛盾冲突,故事线显得波澜不惊。加之演员巩俐僵硬的面孔和木呆式表演,未能把主角的英雄形象树立起来。如果说电影重在传递正能量,可主角在传承女排精神方面表现不足。中国女排在国人心目中有着举止轻重的地位,影片中历代女排之间缺乏薪火相传式的表现。郎平提出“为谁打球”,没有多元化回答,只有朱婷“为父母”,郎平补充“为自己”,显然淡化了集体主义和国家意识,使得由中宣部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拍摄的电影也无法到达应有的思想高度。第二个贯穿全剧的人物是陪练,影片开始便走进女排队伍,结束的时候是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中巴大战,说明一直关注着女排。作为第二任教练完全可以承上启下,但在影片里的表现太少,甚至连个名字都没有,没有给予“二传手”作用。其他队员几乎没有个性,人物个个平淡无奇。如果电影围绕郎平和陪练虚构故事,升华精神,应该不至于现在的结果。
《绝杀慕尼黑》除了主角加兰任,还有谢尔盖、莎沙、斯卡斯。他们个性突出,人物生动鲜活,既有娴熟的球技,还有丰富的感情生活,也有许多毛病,如“走私”“叛逃”“包庇”等等。但是,在国家和民族意志的感召下,在教练人格魅力的感染下,球员球场奋力冲杀,夺取冠军。加兰任教练一句“我们都是用球决定脑袋的人”,道出了篮球人的追求,比起鸡汤式说教更接地气,更有高度。
关于表现手法。《夺冠》中郎平提出了三项改革,影片采取蒙太奇表现手法,三项改革,三段画面,内容清晰,节奏明快,故事直接跳跃到改革取得的成果。除了这个精彩桥段,可更多的情节却是虎头蛇尾,如在漳州训练基地,面对教练的超强训练,有个队员生气地说“不打球了”。对于这个冲突,观众急切地想看教练如何化解,可是队员却在阳台上站了不到片刻又突然返回到训练场。既然气呼呼地走了,为什么回来?这个情节的意义何在?除此之外,影片里采用大段的训练和比赛场面,还配以字幕,标注出场队员名字,加上朱婷等现役队员的出现,让观众似乎感到在观看女排现场直播,或是看纪录片。不过女排登上领奖台前的踏步特写、巴西小男孩泪目的特写还是很动人的。
《绝杀慕尼黑》全剧主要由情节推动,训练场面画面仅作为过渡段。故事情节有头有尾,不仅形成完整逻辑链,而且引人入胜。如莎沙的爱情戏,热恋的时候如胶似漆,因心脏病提出分手便格外坚决,即使淋浴下被抱,也要用冷水把女友赶走。斯卡斯的叛逃情节同样悬念不断。影片大量运用特技和慢镜头,把篮球运动的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最精彩的是最后三秒,篮球向篮网飞去,紧接着是蒙太奇手法,穿插许多画面,把这个关键进球与个人,与家族,与国家,与民族,关联起来,不仅把故事推向高潮,也把这场篮球赛所承载的使命推向了国家高度,达到了激发民族自信和爱国教育的目的。
纵观两部运动剧情片,《绝杀慕尼黑》用类型电影讲述爱国故事,把球场绝杀与个人情感水乳交融,成功塑造一群有血有肉的民族英雄群像,达到了商业大片应有的水准。《夺冠》则更像一部纪录片,其票房并不代表艺术水平,仅仅是观众对中国女排的特殊感情,因为中国女排已经成为国人不可磨灭的记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