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官
村里社火耍了多少年,无从得知,出了多少春官无从考究,只知从老辈一直耍到今天,在此期间,多少乡风旧俗都煙没在岁月的尘埃中,而社火却像一块古老化石,被生生地传承延续了下来,把庄稼人的大苦大悲大喜大爱演绎的维妙维肖;把农人播种打碾的辛劳和丰收的喜悦表现的淋漓尽致。一个村子年过的好与不好,就看这个村子社火耍的如何?“庄户人要热闹,唱戏耍社火”。而一个好的社火队必然有一个被四邻八乡人称赞的好春官。
我记事起,父亲就是这样一位好春官,头戴黑毡帽,架着墨眼镜,手摇羽毛扇,骑骡子或毛驴,看见什么说什么,见了啥人说啥人,诙谐打趣、出口成章,说的人人开怀大笑、心满意足。
隐约记得他的几首春官诗,像社火队走到村口,他说到:高亭子,低蹶把/媳妇怀里抱月娃/ 老婆忙把老汉拉/男女老少笑哈哈。社火队去邻村表演,在半道上碰到一位熟人,他说到:某某某,有孝心/ 正月不忘去访亲/ 看老舅,拜丈人/背的包包领的孙。
社火队走到哪里,总有一群人跟到哪里,不是为看社火,而是为听他的春官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一些精彩的春官诗总是被人津津乐道。
春官下岗回老家的那一年,适值村里耍社火,父亲因单位忙走不开,我第一次拿起了他的羽毛扇,对着黑压压的人群,用新奇而又激动地心情开始了我的春官生涯,所不同的是,父亲骑着驴或骡扯着嗓子喊着,而我却站在机动车上,举着高音嗽叭……
村里耍社火的时间总是估定在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五前的这几天里,不用队长庄前庄后吹哨子或敲老枣树上的大铁钟,家家户户出人出力,老少都涌到队部院里。大太爷和“老艺人”自然是社火头,出什么节目,扮什么身子都由他俩说了算;雷老师是化妆师,手里拿着蘸满油彩的笔,嘴里也噙着,一丝不苟地在演员脸上又涂又描。走蹶把(高跷)的演员是清一色的精壮小伙,胆大心细,协调性好;扭秧歌的是俊俏的姑娘小媳妇们,穿的花枝招展,引人驻足;装扮亭子的只选四五岁的小孩,也要胆大些的,胆小的一绑上三四米高的架子常常被吓哭,且一天不能喝水,害怕小便时不方便,只能吃母亲或奶奶煮熟的鸡蛋。
春官主要人物定下后,其它人便各尽其才,总之,人人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挑引路斗子和抬亭子的都身阔体壮、有一身好力气,掮着扶杖不离蹶把左右的都是年龄大一点的老人,架在木车子上的两面牛皮鼓敲着“十二退皮”、走在社火队的两端,敲鼓的都是“把式”,双臂轮起又落下,密如雨、急似风,节奏欢快,鼓点铿锵,加上钹、锣、鞭炮的衬托,整个村子一下子热闹沸腾了起来。
社火出来的第一天叫“嚷院”,只在本队不出庄,家家门上道喜,户户进去扫槽。无论走进哪家,院里方桌上总是摆着七碟子八大碗。那细如发丝的是胡萝卜伴猪肝,洁白如玉的是豆芽菜和豆腐条,红中泛黄的是鲜耳丝加洋葱片,架着红红的碳火,烧得吱吱冒气的是盛满猪肉粉条的暖锅,还有热气腾腾的黄酒,平时舍不得给孩子吃的核桃、枣、花生等干果。女主人的手艺此时得到最充分的展示;男人的淳朴厚道热情好客的本性也显露无遗。
春官这时“老爷”忙着给小孩过关,春官则亮开嗓子说开了这户人家的家风、家道、能耐、品行。如:你的庄基面向阳/前栽槐树后植槡/勤耕苦读是祖训/持诚守信永健康。某某某,本事大/只身一人闯宁夏/搞电焊,盖楼房/钞票一挣一沓沓。某某某,院子大/三间砖房泥子刮/字画奖状满墙挂/儿强女优人人夸……
说者被说者听者都是乡邻,彼此都再熟悉不过,主人大喜大悦,听众心领神会,于是皆大欢喜。
全队七八十户人家,挨家走完已是灯火阑珊,星月满天了。卸了妆吃过晚饭,毗邻的“地摊子”社火又生龙活虎地开演了。“地摊子”比“马社火”相对省事一点,有三四十人就能耍开,生、旦、净、丑一应俱全,因此全村有四个地摊子社火队。到每年的正月十五都要聚集在大队部汇演,因都想吸引观众,人人拿出十二分的本事,想压倒对方的势头,有时难免会引起摩擦,留下了许多趣事。
春官平生仅当了这一回春官,却对春官有了深层次的认识,梦中无数次地说春官,但遗憾的是村子里再也没有耍过社火,大太爷已过世多年,“老艺人”也年事已高,当年走蹶把的小伙子都过了五旬,那面敲得人热血沸腾手舞足蹈的牛皮鼓早成了老鼠的美餐,锣、钹被人卖了废铜烂铁,锁在箱子里的头帽衣服成了柱虫的温床。过年时人们聚在南墙根阳婆旮旯里晒太阳谝闲传,上了年纪的人“掀花花”,年轻人搓麻将便成了娱乐的唯一。社火会散了,人心也散了,耍社火成了四十岁以上人的美好记忆,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梦,而十几岁的娃娃,谁又见过社火是什么场面,春官是什么样呢?
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乡里人总要涌进城里看社火,虽说彩旗招展,服装艳丽,阵容强大,但回来后总有一种不满足,像缺少了什么,说不清也道不明。这种欠缺没有参与过耍社火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出来的。正如是,我将自己劳动之余,农闲时节创作的春官诗整理成册,过年时拿出来咀嚼品味,全当又耍了一次社火吧!
春官注:此文连同五十六首春官诗被编入《平凉市春官诗选编》一书
作者:雷玉成,又名雷哲,泾明乡雷家沟村人。泾川县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西王母民俗学会理事、泾川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泾川县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