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来就没有以弱胜强的战争

从来就没有以弱胜强的战争

作者: 叽哥的黑板报 | 来源:发表于2018-07-07 19:09 被阅读0次

在历史上,对战争的描述从来不少,那些最让人瞩目的,往往是对历史走向影响重大的,如果还是以少胜多的案例,战争史上添上它浓墨重彩的一笔。

人人都有英雄情结,尤其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英雄。以少胜多不等于以弱胜强,决定军队战斗力的要素,绝不仅仅只是人数的差距,武器、训练、士气、地形、补给等等,每项对战争胜负的影响极大。这些要素,还是很难以数字化进行运算的。更何况将领的战略决策,完全可以左右最终的胜负。

一、集中优势兵力该有多重要

1619年,萨尔浒之战,明军十二万大军,兵分四路。围剿共六万大军的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集中优势兵力,将四路明军各个击破,歼灭明军五万人。明朝此战后元气大伤,辽东战场主导权拱手相让。

《孙子兵法》上谈兵力对比,明确强调“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以六万对十二万,可战。输是输在兵分四路的战略决策,这种对敌方进行进攻合围的态势,被称为“外线战略”。这种战略十分先进,德国的传奇将领毛奇将军,就是精通外线战略的好手,德国之所以能赢得普法战争、普奥战争,毛奇的战略思想功不可没。

如此先进的战略,为何毛奇用就功成名就,而给明朝主将杨镐用,便输得一败涂地呢?首先要知道外线战略的优势。

想象一个简单的战场,一个传统的守城战。一方死死守住防线,另一方疯狂进攻,试图突破,哪一方占优?

多数人会觉得守城的占优,的确,仰攻的一方太过辛苦,不但要爬城墙,还得被各种守城器械伺候。孙子兵法将攻城归位下下策,不到万不得已,不建议采取。

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双方的兵力分配的情况,可以发现进攻方是占大优的。为什么这种优势在实战中没有体现出来呢?这种优势被地形的劣势抹平了。

在理论上,攻防战中,防守方需要护住的是整个防线,防守战线越长,越吃亏,因为每个点,都需要派人把守,这样会导致兵力的分散。防守方只要一个点露出破绽,进攻方抓住机会,集中兵力,一举而上,突破防线的概率极高。防守方需要护住的是整个面,而进攻方只需要攻击一个点。从战略上就落了下风。

毛奇的战略思想,之所以成功,得益于他出生的时代,十九世纪的欧洲,科技迅猛发展,铁路、无线电的出现,使得军队的机动性、情报的交换速度有了质的飞跃。这是由一次科技革命带来的军事革命。铁路使分散的士兵能快速集结,防守方就太过吃亏了,因为进攻方可以依靠强大的机动性,在任意时间和地点集结,打击防守方的薄弱点。电报使军队间的沟通非常及时,以前多个部队打不了的配合战,如今可以轻松实现,若敌方想分而击之,他将面对的是被多个部队的合围。

而十七世纪的东亚,外线战略毫无发挥自身优势的条件。后金军队只要充分利用沟通不便、无法相互配合的条件,集中优势兵力,结局注定是一口口吃掉明军的四路大军。

二、以弱胜强的真相

萨尔浒之战,十二万人分兵四路,也就是说,平均每路三万人,努尔哈赤率领六万军队,一口口的把明朝军队吃掉。看似明军以多击寡,实则局部战中,明军总是以少打多,苦不堪言。

所有的以弱胜强,都是局部的以强欺弱。能否创造一个个的局部优势,从而影响整个战局,是名将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在古代的战争中,士气低落,很容易出现溃散的情况。淝水之战,苻坚八十七万前秦大军,被东晋八万大军击溃。前秦八十七万大军十倍于东晋,但集结部队绵延几百里,前军到达淝水主战场,其他部队还在几十里开外。东晋以逸待劳,而前秦百里奔波,疲惫不堪。等前线战败消息传来,还在路上的几十万大军,成鸟兽散。真正与敌方交锋过的士兵,连十分之一都不到。归根结底,这是一场局部的以强欺弱,导致敌军溃散的战争,溃军的战斗力为零,东晋胜的毫不意外。

长平之战,赵国四十五万大军,被白起坑杀四十万,也就是说己方军队才损失一个零头,就决定投降了,然而从结果看,投降还不如不投。甚至让我有种感觉,古代士兵作战心理素质之低,在现在看来,完全算不上是一支军队。

相关文章

  • 从来就没有以弱胜强的战争

    在历史上,对战争的描述从来不少,那些最让人瞩目的,往往是对历史走向影响重大的,如果还是以少胜多的案例,战争史上添上...

  • 生活中,如何战胜比自己强的对手?

    以弱胜强,靠的是什么? 以弱胜强,依靠的只有两个字:策略。 1.战争 《弱者如何打赢战争》这本书中粗略分析了历史上...

  • 官渡之战-----曹操的转折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这次战争增强了曹操的实力,也加速了他统一北方的步伐,同样让袁绍,从...

  • 与虎谋皮:南宋帮助蒙古灭了金国之后,蒙古又反过来把南宋给灭了

    蒙金战争,是战争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 整个战争历时23年,历经成吉思汗等三位可汗,最终通过联合南宋攻灭了...

  • 老一辈真懂新一代吗?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 简单来说,曹操的计谋和当时士兵的水土不服。 换个角度说,“你什么错也没有,...

  • 金刚川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 ...

  • 一战前夜(上)

    1870年的普法战争,俾斯麦完成了以弱胜强,落后战胜先进的奇迹,德意志帝国完成了统一。 德国迎来了历史...

  • 获胜原则上要的“以大欺小”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作者使用专用名词,比如战场,战争维,同时也说明绝对意义的以弱胜强不存在,我们所谓的...

  • 再读“孙子兵法”

    1、《孙子兵法》是讲以强胜弱,不是讲以弱胜强 2、打得赢,也要算代价 行动必有代价,战争代价极大。 3、先胜后...

  • 孙子兵法新解——《华杉讲透孙子兵法》的十点感受

    01以弱胜强?以强胜弱! 历史中有很多以弱胜强的军事案例,这只是个例,恰好被记录下来了。更多的以强胜弱的案例没有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来就没有以弱胜强的战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emg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