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教育孩子,一直是许多父母苦苦思索的难题。
传统父母们认为,尽可能的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就是对他们的好。
而作者指出,我们百般讨好孩子,关心他们的吃饭、睡觉、身体,方方面面无微不至,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行塞给孩子并要求他们接受。
我们自以为履行了做父母的职责,却忘记停下来问问孩子:你想要什么?
这种关怀,显然忽略了最基本的尊重和理解,没有人会喜欢被强迫。尤其在这个注重个人价值的时代,孩子们更渴望发出自己的声音。
所以很多孩子长大后,纷纷离开了家庭,完成了对父母的反叛。
除了过度的关怀之外,过于沉重的期待,也是中国家长最常见的心态。
我们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帜,要求孩子按照既定的路线成长。纵使孩子想要反抗,也会被一句“我吃过的盐比走过的路还要多,以后你就会感谢我了”打回原形。
在父母的规训下,很多孩子长大后,找不到存在感。从小到大,他们只学会了一件事,听父母的话,做他们觉得对的事情。小到读什么样的书,大到选择什么职业、找什么样的对象等等。
而他们真正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可能很难想明白。这样的日子或许优渥,却失去了热情。
存在感的缺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有安全感的不足和价值感的匮乏。在父母的期待面前,孩子会觉得父母之所以爱我,是因为我实现了他们的期待。一旦我没有完成,爸爸妈妈可能就不爱我了。久而久之,就会觉得心里很没有安全感。
要是家长的期待过高,孩子始终无法完成。他们心里就会产生挫败感,感觉自己很没用,丢失了面对困难的勇气。
无论是过度的关怀,还是对孩子的高期待,都是不尊重孩子个性的体现。
想要尊重孩子,要学会适当放手,让他们去抉择,或许这样会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