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气暴躁,爱生气可以通过发泄来暂时控制吗?
班玛春霖答
不可以,那只是用一个痛苦掩盖了
另一个痛苦的做法,
用另外的一种放纵自己坏情绪
来掩盖了另外坏情绪的放纵方式,
可是问题的根源并没有解决,
对于改变自己的性格
并没有什么做用的最傻的一种做法,
这样也是一种最愚痴的做法
短暂的放纵种下的种子
以后就要为自己的愚蠢来自我买单
那个时候不会因为自己无知就可以免除苦果麻烦
人若要要改变也只有一种方式,
自我提醒自我察觉,学会克制情绪,
培养自律,
不能盲目依靠外物来自我蒙蔽自我欺骗,
这是一种掩耳盗铃的做法
情绪的暂时放纵发泄暂时看
好像是一种最佳发泄的方式,
发泄完了不生气暴躁了,好像是解决了,
可这种方式并不可取,
其实就是在不断的熏陶培养这种坏情绪,
下次遇见同样的情绪就还是放纵发泄,
其实坏情绪一直都在,
从没有得到过有效遏制和克服,
事实就是一直在不断的培养自己的坏情绪成长,
这种方式就是一种隐形的恶性循环
这就是现在的人为什么难以控制自己情绪的根源,
真正的情绪改变解决只有面对自己,
学会思考这些坏情绪给自己带来了什么?
没有好处和利益的情绪不要让他延续和增长,
自我克制自我觉察,
这种方式刚开始是比较难,
因为人生最难的事情就是面对自己改变自己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都喜欢放纵自己,
认为那样快乐如了自己的意,
从来没有过任何的引导
要我们学会自律自我的情绪,
学会克制自我的情绪
因为没有这方面的培养和意识
所以就是知道了要克制,要培养
但是却似是而非的知道做不到
这其实就是没有真正知道这些坏情绪的放纵
给自己和最亲的人带来什么样的伤害
因为自私狭隘的只关注自己的情绪感受
忽略了长远和短暂的伤害
所以不愿面对自己和改正克制自己的情绪
认为自己改变不了,
这从本质上讲就是为不改变找到
合理的借口和“正当的理由”来继续放纵自己
若是真正的认识到这些坏情绪
给自己和亲人们带来什么样无法弥补的伤害
就会去有意识的克制和培养自律性了
只要自我意识到了
慢慢的培养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才能够成为心胸开阔视野长远的人,
就不会被小事情影响自己的情绪。自从有了"我"
苦就开始蔓延
心中的"我"越来越深刻
苦就越来越密集
离苦之道
并非不断获取外在之物
而是舍弃自心之"我"
离"我"即离"苦"以前发个脾气,牛都拉不回来。
如今生个气,转眼就觉得没必要。
时间渐渐磨去了年少轻狂,
也渐渐沉淀了冷暖自知。
年轻的时候,
连多愁善感都要渲染的惊天动地。
成熟后却学会:
越痛,越不动声色;
越苦,越保持沉默。
最初,我们揣着糊涂装明白;
后来,我们揣着明白装糊涂。
有些事,看的很清,却说不清;
有些人,了解很深,却猜不透;
有些理,很想不通,却行的通。
总想世界纯澈,却事与愿违,
总想事情圆满,却不随心愿。
人到中年,
渐渐地悟透了一些东西。
记住:
宁可装傻,也不要自作聪明。
宁可辛苦,也不要贪图享乐。
宁可装穷,也不要炫耀财富。
宁可吃亏,也不要占小便宜。
宁可平庸,也不要沽名钓誉。
宁可自信,也不要盲目悲观。
宁要健康,也不要功名利禄。
宁可勤奋,也不能无所事事。
世上没有不快乐的人,
只有不肯让自己快乐的心。
现实看淡了,悲伤骨感。
人情看淡了,烦恼不填。
缘分看淡了,随心聚散。
是非看淡了,计较变浅。
成败看淡了,顺心自然。
得失看淡了,自在坦然。
人这一辈子:
别太真,别太假,
别太痴心,别太傻。
别太精,别太蠢,
别太计较,别太圆滑。
简简单单做人,无愧于心;
本本分分做事,不欺于人。
一生不长,不过三万天,
永远有多远,回头看看已过半。
走过坎坷,才知平安就好;
尝过酸甜,才知平淡就好;
历尽兴衰,才知知足就好;
费尽思量,才知糊涂最好。
一辈子不长,
用心甘情愿的态度,
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妙戒和法,使人生快乐无虞
一一阿姜查尊者
我们僧、尼二众的物质所需全仰赖在家善信。
我们赖以思维法义,才能向在家人教导佛法,
令人了解、受益并提升生活品质。
不论痛苦和冲突的原因何在,
都该去认清并改善它。
尽量和合共处,
以和谐的关系取代彼此的互相剥削和伤害。
如今世风日下,人与人之间很难相处,
区区几人一起开会商议都很难达成。
他们光互瞄两三眼便几乎要厮杀起来。
怎么会这样呢?
只因为他们的生活中没有持戒和佛法。
这跟我们的父母亲的时代相差太远了,
那时候光从人与人之间相视的眼神中,
便流露出彼此的关爱和友谊;
现在则不可同日而语了。
傍晚时如果有陌生人进到村里来,
大家就会开始疑虑:
“这人这么晚来要干什么”?
我们何必害怕一位来到村里的客人呢?
如果有一条流浪狗来到村里,没人会在意,
难道人就不如狗吗?
“他是外来的陌生人呀!”
怎会有所谓的外来人呢?
当有朋自远方来时,我们应感到快乐。
如果他们需要栖身之处,干脆就到我们家来,
方便照料和帮助,这样我们也多了个伴。
然而这些时日里,
好客、良善的传统已经不再,
仅存恐惧和猜疑。
我甚至要说,有些村民与禽兽无异,
连一点人情味都没有。
他们心存猜忌,强占每一寸丛林、野地,
原因不外乎道德和精神生活的匮乏。
不持戒、无佛法的生活,
只会让我们过的艰困、偏执多疑。
人们往往睡到半夜蓦然惊醒,
满心忧虑于周遭的声响和状况。
村里的人不但不和谐,彼此更互不信赖;
亲子间互不信赖,夫妻间互不信赖,
这到底是怎么了?
这些问题都是内心与生活
皆远离、悖离佛法的结果,
以至于时下无不如此,生活困苦不堪。
今天若有人来村里询问过夜的栖身处,
人们会教他们去找旅馆。
现在,什么都离不开商业,
以前不会有人这样的把访客送走,
而是全村村民一同热情款待。
人人呼朋引伴,
户户随手带着饮食一起与客人分享。
今天这些都不成了,
晚餐后家家户户便大门深锁起来。
不管我们今天往世上哪个角落看,
情况都很类似,可见
非精神性的物化正逐渐蔓延和侵占一切。
大家普遍不快乐,对人的信心更是不足,
更别提居然还有杀父弑母者,
甚至夫妻间互割颈喉。
这社会实有太多痛苦,
只因为“戒”和“法”沦丧殆尽。
因此请千万明白这道理,
别背弃了戒的原则。
只要有戒和法,人生便能快乐无虞;
反之,我们则与禽兽无异。
一一摘录自阿姜查尊者《倾听弦外之音》来到我们面前的人,我们如何知道他们所痛苦、所渴求、所爱、所背负的一切。要有多么不易,他们才能好好地站在我们的面前。
哪怕是冲突对立的关系,也尽量给出最大的尊重与理解,好好相待。学佛的人不观察自己的心,不是学佛
一一德兰根迥师父
学佛的人不观察自己的心,不是学佛。
每天要增加观察自己的心多一点。
有些居士,刚皈依的时候,
念佛、做功课、放生、转绕佛塔都非常好,
非常用功,随着时间的推移,
慢慢的功课减少了,再过一年、两年,
就什么功课也不念了,
只是在放生的时候,随喜一点点的钱,
某个活佛来的时候,
去接个法,去供养一下……
真正学佛的人不是这样的。
放生随喜的时候,
你是否观察过自己的心呢?
是发自内心的随喜,
希望这些众生早日解脱、早日成佛?
还是希望自己身体好?希望自己有福报?
哪个比重更大一些呢?
很多人学佛,最初的目的不是为了成就,
更没想过要成佛,有的是因为自己很痛苦;
有的是因为自己的公司垮掉了;
有的是因为夫妻吵架;
有的是身体不好,想治病;
很少有人是因为感到人生无常,怕死而学佛。
由于目的不同,真正学习佛法
并将佛法运用在生活、工作中的人少之又少。
很多人对学佛的意义到底有多大,
没有意识到。
学佛就像抓金子,不是可有可无的,
真的入门了,抓住的就是金子。
佛经中有个公案说:
往昔有父子二人,共同拥有一个如意宝。
一天,父子二人到一个地方去,
路途中父亲累了,想睡一会儿,
临睡前对儿子说
“你将如意宝收藏好,在我睡着以后,
千万不要将如意宝给任何人。”
父亲很快就睡着了。
这时果然来了几个小偷问这小孩要如意宝,
孩子说“父亲说了,如意宝不能给任何人。”
小偷们于是拿了一些糖果给他,并说:
“这个如意宝对你没有什么用,
糖果却可以马上吃,不如我们交换吧。”
小孩终于把如意宝交了出去。
父亲醒来,听说儿子因为几个糖果
已经把如意宝舍弃了,心里非常伤心与失望。
学佛也是如此,
如果把最重要的“修心”舍弃了,
虽然得到了一些微利,也没有多大利益。
对于功课,不要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应该“认真”对待,
还应抱着一个长期学佛的决心。
世间任何一个大学生要毕业的话,
也是要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16年的时间才能完成。那么,
要想真正领悟佛法里那些精深的含义,
也自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
我们从无始以来,能获得人身,
能抓住这不可思议的学佛机会,
能有学佛的条件,真的是不容易的,
不要轻易放弃。
学佛、修心应该像山中的小溪水,
长年不断的流。
而不应该像开关水龙头一样,
用的时候打开,不用的时候关上。
这样断断续续,
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益处。
要时时刻刻去观察自己的心。
也不能为了眼前的一点点利益,
或一点点的烦恼就放弃学佛,
就像上面的那个小孩子一样。
到最后,你面临死亡
感到痛苦、伤心的时候没有人能救你。
学佛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修心”,
心的本性控制得好,本质就好,
外面的伤口也就没什么了。
“修心”有多重要呢?
学佛就像一棵树,而“修心”则是树根,
树根是好的,树干、树叶坏了,没关系,
缘分到的时候,还有重新长出来的机会。
但如果树根烂了,那这棵树
就算暂时拥有挺拔、粗大的树干,
有茂盛的树叶也只是表面的,
没有什么用处了,因为它的“根本”坏了。
只有学佛才能保护自己的心,
不要受外面的干扰。
现在很多年轻人皈依后,
不懂得如何学佛,嘴巴里乱说,
不珍惜佛法,这样真的不好。
每个人应该时刻观察、保护自己的心,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遇到自己害怕的、
痛苦的事情、病痛、烦恼,这些时候
都要忆念佛所教给我们的修行办法。
怎样才是修心呢?
还是那句话,时刻要观察自己的心。
比如说,生气、生病,
这样的事情一旦出现的时候,
你第一个反应是什么呢?
你一定会使用世间法去解决这个事情,
你生气的话,
会说是别人不对,才惹你生气,
你生病的时候,你会说是天气冷了、
食物不干净……你才生病;
说这些的时候,你的心是怎么样的呢?
再比如,很多人都有人生中
自己感觉是最痛苦的事情,
也有最可怜的时刻。
自己的父母去世了、
自己最心爱的人离开了,
自己最喜爱的玩具丢失了。
当时你可能非常的伤心、绝望、
痛苦、烦恼……现在呢?
这些都随着时间而过去了,
就像风吹一样过去了。
能留下什么呢?
当时的那些痛苦和烦恼,
现在回想起来有什么意义吗?
有位修行人曾经说过:
“每天观察自己的心多一点,就是学佛”。
不要去说别人的事情、不要看别人的过失,
自己每天多观察自己的心,才是最根本的。
佛陀在《摄正法经》中说:
“所谓的佛法,就是调伏自相续。”
如果能调伏自相续,
那就得到了佛法的真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