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农历七月初八,今天天气格外晴朗,蓝天白云,一派风光无限好的景象。
今天一定是个好日子,要不那边怎么会有结婚的呢?
结婚的男人是二婚,今年50有余,个子矮矮胖胖,可是顶不住人家有好运气找上门来。
俗话说,人生如梦也如戏,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能预料人生起伏?
今天结婚的那个男人第一婚是和妹妹直接换亲的,婚后他们两家各有一儿子,不知道为啥,哥哥离婚了。直接照换的亲戚就是这样,一家离婚,不管另一对有没有感情,也不能便宜了另一家男人,要离一块离。
哥哥离婚了,妹妹也和人家男方离婚了,唯一公平的是,女方都给男方留下一儿子。
离婚后,妹妹很快又结婚了。而哥哥就没那么幸运了,好在那些年孩子的爷爷你奶奶还年轻,爷爷奶奶管着孙子,再加上爷爷奶奶也是很会过日子的主,他们还有个二儿子,两个儿子就去打工,日子过得相当不错。
哥哥在外一走就是一年,很快他们家盖楼一大排二层楼,院子很宽敞,二儿子很快也结婚了。
婆媳关系永远都是最大的难题,老二媳妇也有一段时间要离婚,二儿子会办事,连夜追去丈母娘家赔礼道歉。
二媳妇再回来,就像换了一个人,俗话说,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又有一次婆媳大战,二儿媳妇把婆婆的旧衣柜门板,从二层楼上唰一下就扔了下来,根本就不管楼下有人没人。从此,婆婆对二儿媳也不再横了。
虽然在一条街里住着,距离人家还是比较远的,平时也是见面打个招呼,乡亲辈人家姓李,就是称呼长辈叔叔婶婶。
常言道:“未经他人家苦,莫全他人善。”
咱不了解详情就不要说三道四了,只是知道有结婚的了,我就得预备现金,给人家换钱。
可是,这次微信换现金的并没有几个,超过两个的都没有,有的只是拿着红板换成零钱的。
会棉一家是有名的有钱人,他们谁随礼都没低于过100元的,晚上她拿着红板来我这里换零钱:“来给我换成两张50的。”
换好了,她还加了一句,给他家也是白给,我家有事,连个名字都没写。
“那就给他20元。”中华说。
“你不好意思,给我去给你捎过去”中华又说。
“20不太少啊?掌柜的说,给人家50元。”会棉说。
“咱有事他又没写名,给他写个名就不错了。”中华还说着自己的理由。
阵歌买烟来了,进门就搭话:“给多少也不少,我婆婆刚去世,他家人连个名字也没有,我就不去。”
“我也不去,帮忙都不去,咱有事都没有他家人名字,去干嘛。”华军进来一会儿了,我以为他也是还钱来呢,结果也是买东西来了。见别人议论,他也就搭话了。
大家都笑,“怎么会这样呢?谁家能一辈子没事啊?谁家没有老人啊,谁家还能没有白事啊?”大家议论纷纷。
“你家小国呢?”会棉突然问我。
“他去结婚家去了,也是这种情况,人家在路上碰到了,给说了一声,就说初八结婚呢。我们商量,看人家给咱多少,他给咱30,咱就给他50,他给咱50元,咱就出100元毕竟现在一般都是不破张了。结果,也是找了好几遍,都没有他家人的名字,20元拿不出手,拿了30元走了。”我回答。
会棉说:“好,就这样了,就给他30元,不写个名字,觉得对不起乡亲。谁家也没有挂着没事的牌子啊!”说完他们几个都走了,屋里一下子安静了。
这次也省事了,换钱人的没有了。
睡前老闫回来了就说:“咦,道冤的不止一个人那,李光,栓军,小辉,等等好几个人都从邢台来的,他们都说,来吧,冤的慌,自己家有事连个名字都不写,不来吧,打电话了。”
人那都讲究个礼尚往来,乡亲也是一样,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还有还礼要重,这是做人的原则。
曾经就听说过老一代就有一家这样的人,那人叫现和。
当初,现和在村里丁算是好过户呢,大儿子大儿媳都在政府工作,大女儿剪发,当时剪发可挣钱呢,毕竟剪发店少。
现和在村里就是高高在上,目空无人的样子,见面也很少和人打招呼,见到穷人了更是把头昂的高高的,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
他的儿子,也不在家,谁家有事了,也是不来帮忙。
几年以后,现和死了,也是有人说,不帮忙去吧,对不起乡亲。不管怎样,得把他送到地里去啊。
这就是淳朴的乡亲。
做人不要太狂傲,俗话说,涂天狂必有雨,人狂必遭殃。
都是乡里乡亲的,差不多算了。人毕竟讲究的是礼尚往来。
多数人也是看在乡亲的面子上,不计前嫌,宽容和原谅对方。
以后年轻人都不在家里了,这礼尚往来的事情还怎么传承?
那是后人的事了,咱过好当下就是了。
写于2024年8月12号。
立秋减少了闷热,却也有些燥热。一早一晚还是能体会到秋高气爽的感觉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