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读到这样一个新闻,故事的大概内容如下:一个老妇人一生生下五个孩子,三儿两女,老伴在世时两人把自己仅有的积蓄一本给大儿子盖房,一半给二儿子,给小儿子土地和其吃喝,后来老伴去世后,老妇人独自一人住在家里的老危房,直至有一天,一个人不小心摔倒在地,一直都没人注意,后来被村里人看到了才赶忙送去医院,大女儿知道母亲的处境后,就提议母亲来到自家住,大女儿来照顾自家母亲。
三个儿子听后纷纷觉得会让人笑话,在农村里养儿防老,到头来却是女儿养老,这会让人瞧不起,三个儿子提议三人轮流每人一个月照顾自家母亲。可是到了最后自家母亲在寒冷冬天里敲不开三个儿子的家门,最后死在儿子门口。
初读这个故事,除了心寒,我不得不感慨一句人心,以前在书中读到这样一句话:在面对自家孩子和自己的父母生病的时候,总是会优先选择自己的孩子,可以砸锅卖铁救治孩子,尽管父母病得不重,他们始终是一个累赘。
人在有限资源的时候总是会选择有益于自己的一方,这是人之常情,可是在面对生活良好,温饱不愁的情况下,为何不能多一份慈爱给自己的父母呢?
今天我听到妈妈和我说了家里的事情,我既觉得气愤又觉得这种人真的很可悲。
事情是这样的:我爷爷奶奶今年八十几岁了,膝下有五个儿子,还有一个相认的女儿,因为爷爷奶奶以前有积蓄,也有养老金,几个儿子就商量着每人每月给爷爷奶奶一百块钱,五个儿子一个月一共是五百,另外我家里都是庄稼人,所以大米也是几个儿子轮流给爷爷奶奶,五百块钱就是给他们的买肉买菜的钱,如遇到身体不好需要去医院,这笔费用几个儿子再另外出。
到这里都还是很正常,结果这次,轮到我三伯母给大米爷爷奶奶,我妈说三伯母给爷爷奶奶的大米不单单是那种糙米(在广东每年会种两次水稻,上半年的水稻就是糙还无光泽,口感不好,一般都用来捻成粉,用来做肠粉,下半年的大米是有光泽有嚼劲,口感较好,吃饭用的大米多是下半年种的大米,只有少数贫穷人家可能会吃糙米),三伯母给爷爷奶奶的大米不仅仅是糙米,还是发霉过后翻晒,稻壳去掉后看到的大米已经是发黑状态,爷爷奶奶拿过来给我妈妈看了,我爷爷的亲弟弟也在现场,看了也是面面相觑,但都不敢去找我的三伯母质问,因为她很凶。
后来,我大伯重新买了一袋大米给爷爷奶奶,三伯母的那袋大米则是用来喂鸡去了。
自己都不吃的大米给八十几岁的老人吃,我只能…呵呵了,我三伯母家里耕种二十几亩田地,却没办法拿出一百斤的精细大米给老人,因为他们要卖钱,有时候我甚至在想按照家里最多两块八一斤的售卖价格,一百斤的大米就是二百八十块钱,这二百八十块钱无法致穷,也不影响致富,却能让人变得心穷甚至没有心。
我想,她如此做法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自己也有一天变老的时候,那时候你的孩子又是如何对待你的呢?
写完上面的时候,我的脑海里突然蹦出小学五年级语文老师的一串声音来,他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儿子,把他的父亲装在猪笼里,带着自己的儿子把自己的父亲抬到河里丢下去,他的儿子在一旁问:“爸爸,你不把猪笼拿回来,我以后拿什么装你呢?”
年幼时,只把这个当做故事,长大以后才知道这社会真的有这种狠心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