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总有一个闹心的日子,就是考试这一天。走出了象牙塔,没想到考试依然成为定期工作不可或缺,每年我自己参加考试,每月也要组卷组织考试,和学校的学生不一样,单位的技能和安全考试赋予了社会化的属性和特色,关键词——吵闹。
象牙塔里的学生进行着应试教育的考试,考生大体上分为四类。一是胸有成竹,二是一无所知,三是准备不足,四是蓄谋已久。那些准备充分早早交卷的同学常常引起其他未交卷同学的一片恐慌,准备小抄的无论镇定自若或者东张西望般紧张,每种状态都是心潮澎湃。
未曾想,这种考试的不安宁一直延续到了现在,我们早早脱离了象牙塔困顿,却进入了另一种困守笼中一般的慌乱,因为没有了学生阶段学习的习惯,一看纸面材料或者考试试卷就头疼,同事们早早的占据了黄金位置,显然这部分位置,监考不会过多留步,或者能减少被监视的时间。
发下的试卷时,张三不停的说道什么,问他有什么事,他能够说上一百个他认为合理的原因,答案写哪里?单位写什么?风吹得有点冷,太阳晒很热等等。监考的我常常快速避开此类问题,简单问答了事。
考场顿时喧哗起来,像是一个茶馆,此处叫停,另一处有喊起来,一直到监考的张主任吆喝几下,生了回气,方才停止下来。有人趁刚才喧闹的机会很快找到了本次考试的问题和难点,一阵闷声不说话赶紧翻看手机或者小抄。大部分人混沌着搞清试卷的组成,考场渐渐安静下来,作弊的也赶紧正襟危坐起来。
考场的不安静很快换了一种状态,神情的紧张,因为试图通过作弊应付考试,不曾想监考这么严格。抓头挠耳犯愁的;眼光跟随监考身影尝试拿出小抄窥看的;即使考试前准备很好的同事,他们自然有取得高分的愿景,也会因为某一道题目的疑惑大费周折,一样的纠结神色。监考老师则是不停的走动,希望维持考场的秩序,另外,真实的检验出考试成绩,为后续的教育安排摸底。
终于交卷起来,考场进入了再次热闹氛围,站在交卷地方对答案的,一不留神,拿出笔迅速的改掉答案,心里一阵欣慰,还准备继续改答案,监考发现大骂一声,交卷的地方集合的人群轰然散去,带着各色神情。也或是考试结束临近,百米冲刺的一刻,大多人尝试赌上一把,多得两分也是好事,万一不及格被考核,岂不难办。拿出小抄斗胆作弊起来,监考很快收掉了小抄,狡辩,苛责声不断。
交了卷的迟迟不愿离开,是不是会有一个意外机会能够改下自己不明确的考题,或者向监考和谐几句,“监考老师,你大发慈悲,手下留情。”
等待下班时分,很多同事打来电话,商量考题,每一个考试日,都没法静下心来,已成惯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