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熬夜以后皮肤开始变差。
23岁,大吃大喝后消化开始变差。
24岁,运动量开始变少,肩膀偶尔会痛,喜怒开始有缓冲,朋友圈开始不怎么发心情,对于“阿姨”这个称呼突然不再反感,听懂了一些歌词,感受了某个词语,对生离开始感到感激。
好像21岁之后,自己,好像开始变得不一样,看着镜子里的那个姑娘,又说不出是哪里不同。没有变瘦,但也还好,起码没有变丑。计划的长度,从三五年变为一两年,在变为一两学期、一两个月、一两周,最后变为今天和明天。在高考以前,觉得自己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也的确,那时候任何方向都是远方。未来,就像是好不容易爬上了大树,终于到了开枝的地方,每个方向都可以去,每个想象中的我,都可成为。只是越到后面,越细化了,可以成为的人范围开始缩小。
上了大学,开始兴致勃勃地做喜欢的广播,把每一天当做“末日”来珍惜。从小就喜欢,可是没有机会成为女主播,所以特别珍惜那段做广播节目的日子,总想着“这是我最后实现梦想的机会了”,所以每一次都特别享受,即使是剪辑节目到天亮,也总是不觉得疲惫。后来,也的确没有再那样纯粹的做过广播节目。但我想,以后会吧,以后我还是会自己开着小麦克风,打开老旧的cool edit,录制剪辑一档节目。等经济条件更好点,就给自己买套铁三角,每周念一篇喜欢的文章,上下班的路上听一听。我想把这种自恋称呼为“自我欣赏”和“自我认可”。虽然没与什么本质不同吧,也能听起来高大上点。前段时间,偶然打开了喜马拉雅,听了自己三年前录的节目。稿子已经很熟悉了,却还是被那时的自己给感动治愈了。我想,那时候的我一定没想到,这么几年以后,我会在另一个城市的角落,听着那时的声音,一边笑着,一边皱眉流泪。也不是脆弱了吧,只是有种委屈被理解的感情。那种被叫做“孤单”的感觉,我好像真的体会到了。
研究生的前两年,我一直在思考,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想来想去,也没有个结果,就只是做些学生工作,让自己投入其中,不至于那么空虚。好在,工作的感觉很棒,被认可、被需要的感觉很棒。最后一年,又到了毕业年,这一次的毕业感比大学毕业时来得早也来得强烈。论文、培训都在一起,感受到了以前没有过的压力甚至焦虑,好在,写写文字,梳理下思绪都能变得有规律,不至于焦虑到恐惧明天。好在,在这样的时候,收获了梦想。一名称职的地理教师或者一名负责人的公务员。这两项工作,适合我,我也喜欢。要知道,在这之前,我特别害怕五年以上重复做同样的事情。
工作内容可能会相似,但每次的情况一定是不一样的。而我喜欢跟不同的人打交道,总觉得,他们的口中眼里能有我去不到的远方,和体会不到的经历。跟他们交流,我就像是旅行了一次,那些经历和收获,也许,就成为我的了。
我一直不觉得自己是个有耐心的人,直到处理完一些繁杂的工作,别人说“你真有耐心”,我才知道,原来这叫做“耐心”。我也承认自己是个反射弧很长的人,就像大学毕业都快两年了,我才感叹,原来同宿舍的姐妹们真的相聚很难了。有人结婚了,有人生了宝宝,也有的在忙于工作,成为了忙碌生活的主人公。我,只是比她们晚几年而已,最后,对于这样的生活,变得不再恐惧。以前,特别怕自己会因为生活的琐碎而迷失自己,可现在却突然觉得,这些琐碎就是人生的主要部分。接受它,才能获得人生的主动权。
所谓成长,现在的想,应该,就是接受吧。接受一些被称作“客观事实”的事情,接受每个人都不同,接受每个决定都有理由,接受每条被封堵的路是为了将我引到属于我自己的路上,甚至接受生离和死别。现在觉得,能够生离,真是一件很让人感激的事情。开始对所有的事情都很感谢。包括遇到的麻烦和困难,都感谢,让我现在遇到了,可以更完善自己,以后能够更好地去面对。也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开始,遇到事情不再是急哭、不知所措,而是想怎么解决。我把这件事认可为我这几年来最大的成长。
计划自己能活到80岁,按一天24小时换算,一岁是18分钟,我现在刚好七点多,正是日出的好时候啊。是我在十五六岁的时候最憧憬的年纪,很希望能活成那时憧憬的样子。自信、美丽、又优秀。显然,还差得很远,但好在,还有机会、还来得及,真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