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迁就往往是在那些具有长久决定性的事情上,而男性的迁就,大多停留在口头。为人称道二百年,但这只是封建范畴里的美满爱情
『浮生六记』读后感
爱情里的不平等条约
爱情里的平等其实只是一个现代人的观念,这建立在对两性平等不断呼吁的基础之上。
即便如此,当今社会仍旧是女性在更多的迁就男性,比如在工作、定居地点的选择上,甚至于连同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妥协。
当然,你可以说这些都是一个互相妥协的过程。但不可以否认的是,在你面试的时候,你若说明了男朋友不在这个城市,那你就会被认为是一个不稳定的员工。
这是整个社会的潜意识。
所以说,所谓的爱情里的平等,是带有社会文化固有特色的,此外,甚至还有阶层因素的影响。
往往处在高阶层的一方具有大比重的话语权。
在封建社会,这些特点就更为明显了。沈复和陈芸正是完完全全的如此的一对。
出身卑微的芸本身就以为自己嫁为文人士族人家就已经是积了几世的福祉了,没有理由不去恪守妇道妇德。
所以她极尽心力地去照顾丈夫,去讨好公婆。以至于自己受了一堆的气、一堆的委屈,仍旧不能言语,一心想着如何不在长辈面前失了宠。
所以,小叔子借钱无法偿还,就可以把责任往她身上推;公公拆阅了自己给丈夫的信件,就可以为了一些信中礼貌问题对她大发雷霆甚至逐其出家门;婆婆则发现了她为公爹寻妾转而对她态度冷漠,但这明明是公爹的意思。
这些委屈能解释么?当然不能!
小叔子和公婆都是一句不能得罪的,她只得把苦水往肚子咽,忙忙碌碌地来招致一身的嫌弃。
当然,有人将其为公公寻妾的事情作为她思想开明的表现之一。
但我觉得她更多的出于一种讨好的心理,不足以佐证什么超前的思想性格。
甚至,这种以讨好为唯一目的的讨好,就只能讨来悲剧。
于是,他们夫妇两度被逐出家门。
有时候,与其刻意地去讨好什么,还不如自然表现,起码得失自明,问心无愧。
为人称道二百年,但这只是封建范畴里的美满爱情安贫乐道互为知己
这世间并不缺少痛苦,完全的悲剧是无法流传下来的。
典故流传的原因只能是其中的一些正面正好被人们的精神所需要,而这些与悲惨的情节共生。
在沈复陈芸的故事里,浪漫与痛苦,都是爱情的意义。
他们谈诗说词,饮酒对月,又寄居农户,钟情田野。出身文人士家的沈复无意于功名利禄,而陈芸也不盼望哪天可以荣登诰命。二人并未苟同于当时世界的传统活法,做做幕僚,卖卖诗画,粗茶淡饭怡然自得。
所谓精神自足而天下圆满。
这是今时今日绝大部分人所不能到达的境界。而他们两个人竟同时具有如此一致的超然观念。这是他们爱情之所以能够不同,之所以能够被称颂的必要基础。
怕自己没有进入主流,怕活得与别人不一样,这是从古至今的病,但他们没有惹病上身。
令人失望的是,世上的病,还有无穷尽种。比如穷困。
被逐出家门之后的二人得亏受了一些交心朋友的照顾。效果就是,再多看几眼痛苦的世间。
粗茶淡饭的日子也难以保住,二人相伴二十三年之后,终究天人永隔。
在陈芸去世头七的回魂之夜,沈复能够不怕神鬼,独自守着故人房间,盼望着殊途再见,着实令人心生敬佩。这也是二人感情最令我信服的一处。
虽说,芸的确遇到了一个封建时候绝好的丈夫,有过不少的快乐时光。
但这些时光总是使人觉得浮于表面,更深刻的,反而是芸谨小慎微,愈想做好愈事与愿违的无奈和苦楚。
沈复的角色,贵在他具备了封建主义的男子包容。
所以,二百多年为人称道的爱情故事,难免显得更近于传统妇德下的自我满足,同时因时运不济,而产生了悲凉命运。
故事中动容动情的地方,往往需要把自己置身在当时朝代,才能真正动心。
林语堂曾说:“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
但对我来说,除了可爱,她更可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