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时光回溯,青葱岁月
人们说时光就如一把杀猪刀,因为她是镌刻我们额头皱纹的利器。最近照镜子,看着自己骤增的白发和脱落的头发,思绪不经意间回到了七八年前。那时我还是个意气风发的毛头小子,大学刚毕业就想着去麻雀变凤凰的深圳,改变自己,重塑世界。
有人问我你那里来的这股勇气,我就想起来大大学的点点滴滴。倒卖过旧书籍、开过咖啡店、也用自己的程序在淘宝上赚到过小五万的第一桶金。
带着这份改变世界的憧憬,走进了港股上市的软件巨头,一路摸爬滚打,提包扫街,累了蹲在路边被当做年轻的包工头;西装革履,被搭讪卖不卖车险;扫楼一层层走到30楼,才反应过来,下去乘电梯。3个月销售实习在一份20多页的基层合作商意见反馈及落地方案中结束,很庆幸自己没有被打败,继续拼劲售前工程师团队,梦想着可以用技术和方案改变客户了,不料想,一封内邮将自己惊醒:我所在的项目组如果没有业绩将在6个月后解散,不是说是前5名的优秀项目组吗?不是说客户好评率85%以上吗?是的,因为该产品线就只有5个项目组,用户好评率平均是90%。一切的自我满足,在这封邮件中被拉回现实。
申诉?
不行,这不是我,况且申诉什么?是我自己的选择,跟别人说什么无关。
离开?
是害怕?还是赌气?
留在这里!改变结果!
6个月,一切都还未知!
就这样,外卖和泡面成了一日三餐;办公室成了宿舍;售前工程师学会了视频处理。
加班加点改一份来之不易的用户方案,在把方案做成视频,方便用户了解。
时间,总是在你需要她的时候,她更容易流失。
不过幸运的是,这个项目组没有解散,一年以后他还成为了集团公司的优秀项目组,生活阅历,工作经验,以及源源不断的项目提成,开始让我高估自己。
3年后一部《北京爱情故事》,不知道激起来多少年轻人找寻真我的想法。年轻且稚嫩的我,迈上了辞掉工作,带上女友闯江湖的日子。
3个月后,回到了故地西安,仅凭着一股热情,就投入到了创业的浪潮中,不过这一次,并没有如同就业的那次幸运,1年的盲目创业,让我精疲力竭,资金的损失,让我的生活开始捉襟见肘。
休整了一个月,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我现在的老板。一个始终激情满满,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的青年人。
在他真诚的说服下,我开始了事业的第三段。
02审视自我,重新起航
生活总是那么爱开玩笑,可能是她不想我活得太平淡吧。
入司1年半后,带着老板的期待和之前的成果,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二次创业”,在公司内部。
定模式,建团队,做产品,推运营。这是我内部创业的工作写照。
不过遗憾的是这一次依旧失败了。
这时候我开始审视自己,为什么就业时候的那种优秀(或幸运)没有延续?林林总总分析了很多,关于内部的关于外部的,关于自己的关于他人的。但问题总在前三排,根源全在主席台。一切的根源还是自己,我开始变得很低迷,甚至怀疑自己。
陪我闯过江湖的女友,我现在的爱人开始给我鼓励,建议我休息一段时间,因为这几年我一直在埋头拉车,虽然很用力,却已经不知道为什么拉?拉去哪里了?
是呀,在路上是一种很好的状态。可是我为什么上路,要去哪里呢?虽说目标可以修订,缘由可以扩充,虽说先走吧,走着走着就懂了,但如果我连根都没有,那即使一口气也能吹倒。。。。。。
正如咪蒙的一篇文章《我是如何成功地把一家公司开垮的》里面所提及的:
“一个连产品都没做好,核心技术都没确立的公司,根本就不配谈什么企业文化。
我学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再去学什么乔布斯。
我不配。
你不可能成为天才,除非你本来就是。
人家乔布斯不是制造了手机,而是重新发明了手机。
创业初期,我们唯一该做的,就是做好一款核心产品。
用尽全力,把核心技术做到比同行高10倍。
高度聚焦、单点突破。
公司才有立足之地。
我唯一擅长的就是内容。
……
我至少要成为一个专注的傻逼,而不是复合型傻逼。”
而我在第一次失败后根本就没有这种体悟,我把所有的问题归结到了:没有过多的资金,没有丰富的资源,没有足够的内力。
因为我太着急上路了,这让我想起来,第一次创业时的想法:我就想创业,想要改变自己,哪怕是卖煎饼果子,也不做30人高技术团队的项目总监。
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开始了第一次建站及软件外包的创业。
而第二次,又是这种急匆匆的上路,让我连思考为什么要走,走向哪里都没来得及思考。
带着外在的压力,异样的目光,伴随着暗坑和锅,我走向了注定的失败。在这一次审视自己时,我才意识到“我连傻逼都不如”,我连自己错那,为什么都不知道。
可谁由能说经历不是宝贵的呢?况且,我现在还心平气和的来书写这段精神感悟。
寻找和审视自己,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首先他需要一个契机,需要有导火索去点爆自己。
点爆之后,我们才能从对自我的盲目认知中走出来,而勇气也使得我们敢于再回头去舔舐这个伤口。
既然,自己连傻逼都不如。那我首先应该向专注的傻逼努力。
03路在脚下,坚定执着
所有时候我们急匆匆上路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太想改变现状,太想证明自己,太想一飞冲天。
可谁能,不屈膝就跳高?
今年元旦,有机会和曾经一位智慧的导师做了些许的探讨:
他曾经也做过一段时间的互联网创业,遗憾的是没有成功,他在讲他的经历时提及到:人,一定要做自己擅长和喜欢的的事情,在这个领域专注下来,潜心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小成。
罗马非一日建成,第一份就业的些许成功是因为我的专注,那种专注的想改变项目组服务客户现状的感觉(在过去被我所忽视,现在回想起来却是满满的陶醉)。
那时候客户的需求几乎是恒定的,而我需要做的便是,把客户的这种需求更好的引导出来,让他意识到信息化管理的战略重要性,再通过“视频版demo”让客户直观的感知到我们方案的操作简易性。
这种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客户的疑虑逐渐的降低;
一份其他组看不上的项目方案,我们有时候要连续修改五六次才截稿,当然还有无数次精心修改的案子被直接拒掉。
而,两次创业中,这种专注,这种较真,这种投入,这种大小客户都不放过、深度服务的状态,被盈利的急切感,小单的藐视感和成功的欲望所替代。
不过,还是要感激这段折腾的青春。
让我体会到了这种没日没夜奋斗,没有闹钟却兴奋起床、没有鸡血却斗志昂扬、没有物质却敢想敢干的感觉。
也是这段折腾的岁月,让我对自己有个更明晰的认知。让我对创业和成功有了重新的定义。
创业,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在路上的感觉。而是一种有所初心,专注一件事,解决一个场景痛点,不为名利,脚踏实地,坚定执着的感觉;成功,也不是项目的短期盈利和阶段性高估价。而是,项目本身解决了多少人的‘疑难杂症’,我们的内心为这种贡献的一种满足感。
所以,在我看来,不论创业还是成功,都是一种感觉。只要有了这种对的感觉,就如苍茫大地有了灯塔。我们不仅不会迷失,也终究会有物质和精神的双收!
接下来,我会专注在咨询公司产品及新媒体的研究领域,将自己的所获所得所感,落于服务中国成长型的转型中,在用服务中的所获反哺自己,形成闭环。
路,就在脚下,我要坚定而执着的走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