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怕,我们,都一样。

作者: 北京北京之声 | 来源:发表于2018-03-23 08:08 被阅读18次

昨晚八点左右,有一个姑娘(她应该是北漂)在微信后台留言说:

在北京,没有依靠,没有说话的人,没有告诉你怎么办的人,我真的不懂,我真的不会想,性格敏感又不善交流,就我一个人实在撑不下去。

我大概在两小时后,看到这条消息。虽知道她只是想找个倾诉的地方,但还是想怎么样回她几句话,而我又极其不会安慰人,思考了好几秒后说,“那就回家吧”。

熟人都知道我是那种喜欢好像也“擅长”讲道理的人,甚至有个朋友给我取了个绰号,叫“道理大叔”。但,如今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耐心地听你讲一大堆的“废话”了。因为,听了太多的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绝大多数人只是听听而已,却一点也不去做,没有真正地去践行那个你所谓的知道的道理。对于我们而言,那些没有做到的道理,不叫真懂,实为一种“假懂”。

后来,我们简单地聊了几句。还记得她说了这样一句话,“没有一个想厮守的人,却有一座想陪伴一生的城”。

在这个大千世界,在这个繁华喧闹的大城市背后,每天都在上演着这样或那样的故事。只是有些故事幸运地被报道了,但绝大多数被世人所遗忘。

甚至有些故事被视为一种典型,一个榜样,激励着众多人的前行。告诉平凡的我们,只要努力奋斗,也能像他们那样“飞黄腾达、出人头地”。

当然,还有一些故事被搬上银屏,诉说着现实的各种无奈,同时也激励着那些在生活中苦苦挣扎的人们。但,绝大多数人并没有那么幸运。

因为每个人都很忙啊,忙到已经忘记了停下来,看看自己,等等自己身后的那个灵魂。似乎大家都太忙,忙到已经无暇顾及周围的其他人,其实我们大家都一样。不要总觉得这世界只有你一人这样,我们真的都一样。

说实话,当你停下来去观察自己抑或是别人的时候,你一定不会觉得自己孤单。就如我的公众号签名一样,“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多少人因为一座城爱上一个人,又有多少人因为一个人恋上一座城。这座城市太大,大到有时候我们难以呼吸,除了雾霾还有就是它总是时不时地“压着”我们喘不过气来。

这座城市太大,大到我们在这里谈一场恋爱,都像是异地恋。

这座城市的面积虽然只有1.6万平方公里,但它却完全可以傲视群雄。随便举几个例子,北京的面积大约是上海的2.5倍,是厦门的9.9倍,是深圳的8.4倍,相当于160个巴黎,21个纽约市,10个伦敦城......

那么,北京这座城市到底有多大呢?

知乎上曾经有一个经典的帖子,之所以称之为经典是因为提问者提了一个比较牛B的问题。他问,“如何不吹牛B地形容北京有多大?”。

帖子下面的答案也是非常的精彩,很多时候,你不得不感慨真正的高手在民间,段子手都在微博、知乎等网络社交媒体上。

今儿想和大家分享那条帖子下面一些有意思的回答,言语中颇有些无奈,但事实上真的就是这样,一点也不夸张地说:

001 在北京聚会散场的时候,天津的朋友已经到家了,北京的朋友还在地铁上呢!

夸张?一点也不!就拿自己来说,现在出门如果是打车,一般一趟基本都在五六十分钟左右;如果选择地铁出行,一般至少都得坐两条线才能到达目的地,时长四五十分钟非常普遍。

而现在每天都有很多班次高铁从北京开往天津,时常只有半小时左右。所以,刚刚的回答是合情合理的。

002 庭有枇杷树 吾上五环之时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这一看就是出自文艺青年之手。当年我在五环亲自种下的枇杷树,如今长得到处都是。

003 我住酒仙桥,一个老同学住双桥,一年难得见一次。

所以有人说,在北京这样的交通状况下,能轻而易举、轻轻松松约出来见面吃饭的都可以算是生死之交了。

004 早晨,你在法国,坐一小时的车,你就到德国了,再坐一小时,你就到波兰了。同个时间点,你在北京朝阳区,坐一小时的车,你在朝阳区,再坐一小时,你还是在朝阳区。

这真的没开玩笑,因为北京实在是太堵了。据说北京是全国最堵的城市,那么,它可能也是全球最堵的城市。所以有人戏称,首都即“首堵”。

005 每年通勤的里程加起来可以绕地球一圈!

一看这个回答,就知道答题者是个爱喝奶茶的妹子。而,这个帖子下有一个最哭笑不得的也是最经典的答案:

006 在北京工作但并不同居的男女朋友属于异地恋。朋友公司有对情侣,一个住天通苑,一个住丰台六里桥,后来忍受不住异地恋,分手了。

鉴于北京这么大,还这么堵,平时我能不出门就不出门。所以,这也是我很宅很宅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一直不出门也不太现实。虽然我不爱社交,也不太喜欢认识新朋友,但是这些年走过来,每年还是会有几次需要外出吃饭的必要。

而过去这些年也基本上都是和闺蜜R约饭居多,大概能占到所有外出的90%以上。昨天中午,我们就一起吃了个简单的饭,聊了聊彼此的近况。

最近这一年,对时间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当你真正重视一件事情或一样东西的时候,你的内心对它,一定是充满着无限的敬畏之情。因为敬畏,所以珍惜;因为珍惜,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才爱。

曾经在朋友圈看到一位朋友解释在北京到底要不要见面的问题,我深感认同。尤其喜欢最后那句话,有些跟工作无关的事,跟生命质量相关,是不能计成本的,比如爱。

image

这就是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无奈,但是没办法,这就是现实。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活在当下,过好属于你我彼此的小日子。

北京尽管如此,但任何的抱怨是没有用的,也是毫无意义的。北京尽管如此,但无论是土著还是北漂,这里都有他们难以割舍的那份情结。

这里有我们最离不开的朋友、亲人、爱人、机会、舞台和数不尽的繁华,当然它也有其他城市无法替代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感。

生活在北京,有时候真的挺难。但就是这些让我们割舍不下的东西,却足以支撑着我们继续前行的道路。生活在北京,那种难以名状的幸福感也是其他小城市很难给予的。

这就是北京,有着众多的无奈和希望。

这就是北京,物质和精神并存的地方。

这就是北京,让人痛并深爱着的北京。

有人说,北上广不容你的肉身,三四线存不下你的灵魂。而我想说,心若没有栖息地,到哪里都是流浪。所以,先给自己的心安个家吧。然后,世界就是我们的家。

image

最后,我想告诉那位姑娘,别怕,我,和你一样。我们,都一样。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相关文章

  • 别怕,我们,都一样

    “这是一个人们不焦虑枉为人的时代。” 你好不容易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人家可能已经已经在准备出国了,又或许你好不容易考...

  • 别怕,我们,都一样。

    昨晚八点左右,有一个姑娘(她应该是北漂)在微信后台留言说: 在北京,没有依靠,没有说话的人,没有告诉你怎么办的人,...

  • 别怕,我们都一样

    01 不知道是真的老了,还是每个月总会有那么几天,最近我迷上了周星驰的电影,一遍又一遍的看《大话西游》。 以前看到...

  • 别怕,大家都一样崩溃

    1. 偶尔崩溃,无伤大雅 2. 自己喜欢的东西,又何必问别人好不好 3. 能想通,能接受,只是有点难受罢了 4. ...

  • 「见字如面·书世界」别怕,我们都一样

    「见字如面·书世界」征文 卡西莫多——小说《巴黎圣母院》 尊敬的卡西莫多: 你好!我知道你对我很陌生,...

  • “你别怕,你什么都别怕”

    “木头,我要辞职了。” 在奶茶店我对着我的闺蜜木头说。木头沉默了一会儿问我:“辞职后打算干嘛?原因呢?”我回答说:...

  • 别怕,我们是一样的孤独。

    又是一个黑夜,在这个没有星星,没有情诗,没有你的夜晚,我想给最孤单最失落的自己写一段话,还有写深夜里读这篇文章的...

  • 别怕,我们回家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这大概是这几年来成立的最棒的,最有信服力的节日了,沉默的节日。 1937年12月13日,...

  • 别怕,宇宙都温柔

    01 刚刚看到很多在外求学的学子和在外务工的人们因为流感而选择不回老家。 害怕自己把病毒带回老家,而影响到其他人。...

  • 永远都别怕失去

    我们常因为害怕而不敢向前,害怕事情不如愿,害怕结果不如意,害怕难过,害怕失去。其实你不用怕,因为我们终归会失去。 ...

网友评论

  • 幸福生活设计师:我住在房山,工作在上地,每天7个小时通勤在路上,身边的很多朋友都不理解为什么,多累吗。

    是啊,多累呀,可是这是自己选择的生活,与走戈壁相比,上下班奔波于北京的公交系统,可以睡觉、可以看书、可以与朋友聊天,可以看楠友的文章……

    找到了心的栖息地,就找到了自己的灵魂所在

    最后,享受现在这种奔波的状态;另外,什么时候约饭呢,不为其他,朋友间的见面合理聊天😛
    北京北京之声:@一只00后蜗牛 七小时那是有点。。。。。。
  • Erin棋落:我想说,我怎么都觉得我没有时间孤独:sweat:
    北京北京之声:@miss棋落 那就享受你的欢愉时光吧 孤独其实是可以享受的 其实吧 孤独可能都是因为自己闲的哈哈 当然孤独只是一种状态 没有那么可怕和玄乎 人生而孤独 一个人来一个人走 很正常的状态 只是很多时候 被我们自己和环境放大了 好了说了好多废话 sorry~
  • 粒粒皆成长:在这座人挤人的城市里内心的孤独感很多人都会有,当孤独来临的时候就享受孤独,内心的孤独与丰富都是生命的一种体验。人生不是一道证明题,证明做出的选择是对或是错,证明选择的城是好或是坏。所以不必在孤独时怀念丰富,在丰富时渴望安宁,如果是这样,生命的感受永远是缺失的。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不是你有孤独感而我没有,其实我们都一样,孤独的感受大家都有,区别在于有人在孤独时享受孤独,所以收获的体验是丰富,有人在孤独时想念丰富,获得的感受反而是更加孤独。对生命最好的享受是在孤独里体验孤独,在丰富时感受丰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和选择。
    北京北京之声:@生命De印记 这段话写得很好,欢迎你去我的公众号(ID:ibeijing52010)留言哦~~

本文标题:别怕,我们,都一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dt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