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穷人的尊严与苦难——无法逃离的死循环
快乐其实很简单。每天,落日的余晖笼罩在比尔和艾比身边;在无人的傍晚,他们可以像正常的情侣一样在池塘里戏水;也可以跟孩子一起在高高的麦丛中你追我赶。当他们除了彼此一无所有的时候,虽然时常眺望着可望不可及的孤立在一隅的别墅,却可以感受到着自然赠予他们的瑰丽以及向彼此汲取的温暖。那栋别墅,就像它的主人一样,高高在上却不胜寒凉。而他们,像一望无际的荒野上飞翔的鸟儿,坦荡而自由。 穷人的世界,虽然物质贫瘠,但是精神充盈。人们在为数不多的闲暇时光,用歌舞释放着自己的才华和情绪。在某些瞬间,他们比孤独孱弱的富人更加令人羡慕。
然而,尽管有短暂的快乐时光,但是对于寻求男性自尊的比尔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他无法忍受自己被呼来喝去的,无法忍受自己的女人被人欺负和打量,无法继续像蝼蚁一般卑微地活着。在1978年的美国社会,穷人的日子是难以忍受的,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最底层的人从来没有人权可言。比尔虽然身份低贱,但是心气却傲。他不甘于这样的生活,幻想自己有一天出人头地,要求被平等对待。这样的一种矛盾注定了他注定无法与这个利益至上的世界相容。因为尊严,只有伴随着财富而来。他们成了是这个世界可怜可悲的受害者,努力想要冲破这阶级的荆棘。
只是一切努力在电影里都像是愚蠢的徒劳。整个故事就是一个穷人的死循环。故事的开头,比尔在炼铁的火炉旁意外杀死了上司,因此逃离芝加哥。而在结尾,他同样在大火后杀死了农场主。每一次都不是他的本意,但生活就是这样一次次迫使他犯下难以原谅的罪行,最终无处可逃。结局的大火像是来自上帝的惩罚,要洗灭这一切的贪婪与罪恶。琳达说,善良的人可以逃脱大火,但上帝听不见做坏事的人的呼唤。但这些罪孽从何而来?它们攀附着穷困和绝望而生长,它们扎根于被压榨、蹂躏的痛苦的灵魂。苦难的人们没命地工作,却永远盼不到头。
二、人性的贪婪与自私——物欲至上的残酷社会
一年又一年,麦子又熟透了,穷人雇工走了又来。然而这一次,跟着比尔再一次回来的除了与艾比不明不白的暧昧,还有那自然派来的可怕的蝗灾。农场主的男性自尊与财富一再受到挑战和威胁,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他把比尔看成蝗虫那样榨干他财产的低劣的生物,试图像消灭猎物一样消灭比尔。而比尔则终于如愿地有理由杀死了农场主,将他的财富和女人据为己有。一切又仿佛回到原来计划的轨道上,可是一切又都不一样了。命运甚至要将他们原本拥有的东西都要当作代价给剥夺走,比如自由、比如爱情,比如生命。当他们带着数不尽的金钱,以为可以开始他们新的理想生活的时候,上帝和他们开了一个残忍的玩笑。
没错,他们愚蠢、贪婪、自私,然而吃不饱饭的苦难者又如何做到像圣人般高尚呢?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而他们的一举一动同时也让人心疼而无奈。我常常想起《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开篇:“ 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 ’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 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也没有人会帮助他们,他们只能遵从自己的内心。他们没有受过教育,对于善恶不会有太明晰的分界;他们没有经受过诱惑,只要稍微得到一些好处,他们就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了。他们的良心让自己无法忍受伤害别人,但他们日益膨胀的欲望又驱使他们不断攫取,不舍得放弃。面对自我制造的道德困境,他们自责、自我惩罚、自我放逐,想要徒然地弥补些罪恶。这就是真实的人啊!他们想要的不过是品尝一下生活的甘甜,触碰一下那远在天边的梦想生活,而那种生活是他们通过合法渠道穷尽一辈子都不可能到达的地方。
本片似乎也在试图通过三个人之间的情感道德困境来影射更为宏观的资本主义世界中自然与人的对立。富裕的农场主压榨底层的人民,依靠肥沃的土地来攫取巨量的物质财富,与故事中穷人通过欺骗依附上有钱人,改变了自身阶级地位和生活品质,从而欲望不断扩大攀升的行为不谋而合,形成一种对应关系。其实从本质上来说土地和金钱都不是属于我们的,但是我们理所当然地占有、享用,最后承担不起失去它的代价。比如说蝗灾,本来只是一种随机的自然现象,却因为破坏了人类的“利益”而被当成一种可怕的祸害。但我觉得,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不必过于苛责,因为人的本性就是贪婪与自私的,这和自然现象一样,也是与生俱来的,只是后天通过教育和信仰而被自我和社会暂时约束了。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最终都无法逃离自己的本性。我们需要做的,不是从源头上抨击这无法改变的本性,而是努力改变这个社会的规则,使得人们可以有更加平等和多样的渠道去满足自我的欲望,或者让人们意识到在物质世界之外有更高的精神价值的追求意义。
三、孩子的成长与失落——亘古不变的告别仪式
作为整个故事的见证者和诉说者,女孩琳达有一双无辜的、又带着一丝陌生和警惕的眼睛打量着这个世界。她的嘴巴总是微翘,似乎展示着她的倔强。她的单纯与无知,与成人的算计、背叛、痛苦形成鲜明的对比。琳达的世界里没有那么多复杂的人和事,只有她的朋友和家人构成了她的平凡生活。她在农场里交到了朋友。平时沉默的她会对朋友喋喋不休。那是一个比她大一些的女孩,会教她一些大人世界的东西,比如她还一无所知的恋爱。只是每到换季的时候,她就要和被雇期结束的朋友说再见了。对于家,她也要的很简单,不过是稳定的生活,可以依靠的家人。有时候,那些人是不是她的血亲甚至都并不重要,只要能带给她安全感就好了。对于女孩来说,贫穷和富贵的生活好像都挺快乐的,只要她身边有人陪伴,有人说话,她就会露出美丽的笑容。只要这个世界一直这样下去,不要改变,就好了。她的眼睛这样告诉我。
琳达偶尔流露出一些孩子的天真,但更多时候有着超乎孩童的成熟和冷静。她默默观察一切,学着大人的行为与习惯。她会像哥哥一根又一根地抽烟,来填补自己饥肠辘辘的身体;会和亲密的人分享烟来获得亲近感。有时候她会如孩子般的淘气地耍戏;会扑到哥哥的身上寻求关心;会在一群人面前大方跳踢踏舞;她笑起来的时候全世界都亮了。对于大人的所作所为,她看在眼里,虽然有些不太明白,但长期的习惯让她不会多问,只会默默地跟在他们身后,共同承受一丝负罪感。她平静不带情感波澜的述说透出骨子里的悲观。也许是从前生活的重担教会了她默默承受一切。甚至在哥哥死的那一刻,她也只是像小鹿一般惊慌失措,没有嚎啕大哭,只有事后安静的流泪。对于失去,女孩从来不会说些什么,仿佛她已经习惯很久了。但是,她的神情还是会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失落。她在这个什么都不会为她停留的世界里,无力地想要抓住一些什么。就像她不断地去追离她远去的那些车、那些人,最终只能望着那些曾经的美好消失在苍茫的天地之间。
女孩最后拥有了富裕的生活,逃离了当初苦难的一切,得到了比尔和艾比牺牲一切换来的物质生活。但她依然还是那个渴望依靠,害怕孤独的女孩。她依然无法逃离寂静的深渊,无法逃离被留下的命运。结局里被留下来的女性们不约而同地选择流浪,选择自我放逐。也许她们天性无法忍受拘束;又或者她们潜意识中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安定的生活;也许她们在寻找着连自己都没有弄清楚的一些东西。最后,女孩逃走了,沿着长长的轨道远去。轨道会带她去向何方呢?也许,她也许会像艾比一样,遇到一个男人,经历一场爱情,落得和她一样的结局,也可能不会。唯一可以肯定的事,生活依然不会对她有一丝怜悯的停留,她还会继续她那不断失去、不断告别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