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选才要以德为重

选才要以德为重

作者: 李才哥 | 来源:发表于2019-10-06 09:35 被阅读0次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是北宋司马光写在《资治通鉴》里一段史实后面的一句名言,意思是才是德的支撑,德是才的统帅。这可算是司马光总结上千年历史而发出的感慨。

司马光认为,德和才不能偏重。但在曹操看来却非如此。曹操对于各类人才一律照单全收,为我所用,从而使自己的人气旺盛。当然,曹操喜爱人才的标准也是用德才兼备来衡量的,特别是对于负责全面工作身负重任的领导,必定选择德才兼备的人才,所以曹操把选拔人才这件大事都交给了德才兼备的人事官员。

不过,曹操在用人方面却有些与众不同,他用人是只看结果不看原因,只看需求不计出身,就是让事实和结果来证明这样用人是对的。曹操深知,“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的道理。他认为贤明的人,终究要贤明的人去发现,这是曹操最终能成就大业的精明之处。

曹操认为,用人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用情,二是用理。凡事种种必有其情,情理是做事的根本,合情不合理未必能够服人心,不合情而合理也未必是做人的法则,只有合情合理才能够使人心服口服。

起初,曹操在人才的选用上尤其注重品行,他总是很用心地从言谈中来考察人才的品行,尤其对于那些有才的良将,例如崔琰、郭嘉、曹椽、何夔等人。

刚平定冀州后,在与崔琰第一次谈话时,曹操因关于计算冀州的户籍,遭到崔琰的批评。崔琰说:“现在天下大乱,袁氏兄弟自相残杀,老百姓妻离子散,白骨遍地,你不想救民于水火,却先计算户籍,你真辜负冀州百姓的厚望啊!”曹操大为惭愧,说:“谢谢你提醒我。”他看到崔琰是忠诚正直、敢于直言、为百姓着想的贤才,于是更为敬重崔琰。

何夔甚至更向曹操建议,凡推荐人才的人要负担保的责任,最好先查明这个人在家乡时的德行,以免钻营之徒破坏社会风气。

丞相府东曹掾(后改为吏部大夫),是个专管人才选拔的重要主管。曹操先后用了崔琰、何夔等五人掌管,这五个人都是品行端方的人,他们选举推荐人才都非常重视“德行”,以“社会楷模,足以移风易俗”为用人标准。这些人最重视一个人的品德,特别是节俭的品行,一时间有不少人刻意节俭,以争取受重视。所以在曹操执政的前期,是一个讲求德行、气节的时代,也是曹操集团战斗力最强的时期。

德,即道德,一般指人与人相处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从人才角度讲,人才人才,人在前,才在后;为人在先,为才在后。

唐朝建立之后,唐太宗根据和平时期工作重点由打仗转移到搞经济建设的新形势,在选拔官吏的标准上也进行了重点转移,由战争年代重视官吏才能为主转移到以品德为主,在选拔官吏时非常注意德的标准,把德放在第一位。

有一次,他对魏征说:“作为国君,一定要在选拔官吏上不能草率从事。我现在每做一件事,就会被天下人看到;每说一句话,就会被天下人听到。任用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大家都能得到勉励;任用一个坏人,其他不好的人就会投机钻营。所以,我知道用人是多么需要慎重啊!”

魏征说:“您说的太对了。全面地了解一个人,自古以来就是很难的。所以,考核官吏要严,以政绩来决定一个人是否升迁罢免,以德行好坏来决定用还是不用。现在选人一定要先考察他们的品德。如果品德好,能力差点,只是不能把事情办好,不会造成大的祸害。能力差点,可以锻炼培养,提高能力,品德不好就不太容易改。天下混乱的时候,选人可以多注重一些才能;如今国家安定了,选人一定要选拔那些德才兼备的人。”

太宗说:“你说得很对。”

有一次,唐太宗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近来我见你们吏部选拔上来的官吏大部分都是能说会写的,不知他们有没有高尚的品德。如果他们之中有一些人只是能说会写,缺乏高尚的品德,一旦被任用,几年以后,劣迹暴露出来,即使是惩罚他们,把他们杀了,但是老百姓已经深受其害了。怎么才能保证选拔到品德高尚的人呢?”

杜如晦说:“两汉的时候选人,都是先由州郡把乡里品德好的人推荐上来,然后再甄别任用。所以当时选拔的品德好的人就多。现在选人,每年都把候选的人集中在一起,将近数千人,有些人表面上忠厚,又会伪装,不可能完全了解他们,吏部只能是负责地给每个人分配一定的官职罢了,实在不能做到量德选官。”

太宗认为杜如晦说的对,就建立了以德为核心的选拔官吏的标准,并改革了选拔官吏的制度,把由吏部统一选拔官吏的体制,改为先由各州郡层层推荐,层层把关的办法。

曹操和唐太宗的故事都说明,德是选人的重中之重,领导人如果都能像曹操一样既注重法理,又注重人情,必然会获得巨大的成功。

现代管理者和领导者,用人首先要以德行为先,如果以品质节操为首要,以才能技巧为其次,选用人才,必定会使人们加强修养,勤奋学习。如果选取拔尖的人加以任用,一定会使许许多多人才受到震动,而被吸引,从四面八方来响应。

南宋文天祥有一句名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即,孔子教导成仁,孟子教导取义,只要把道义做到了极点,那么所希望的仁德自然也就做到了极至。我们读圣贤之人的著作,学习的是什么东西?既然学会了仁义,那么从今往后,就几乎没有什么可惭愧的了。

从这段话不难看出,一个人的道义之心是十分有感染力的。尤其是在古代,如果一个统治者有了一定的道义之心,那么,拥护归顺他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曹操在消灭吕布的战争结束后,得到了许多有用之才。臧霸等人就是此时收降的。对这些人的任用方法与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曹操是否具备王者之风。

臧霸、孙观、吴敦、尹礼原为陶谦部将,陶谦死后他们成为泰山郡一带的地方割据势力,后归附吕布。吕布败亡后,臧霸逃往他处躲藏起来,曹操把他找到,给予款待,让他去招降吴敦、尹礼、孙观等人。然后,曹操将这些人全都任为郡守、国相,划出青州、徐州靠海的一些地方,委托他们管理,从琅砑郡、东海郡和北海国中分出部分地方,设立了城阳郡、利城郡和昌虎郡,让臧霸做了琅琊相,吴敦做了利城太守,尹礼做了东海太守,孙观做了北海国相。

此外,曹操还通过臧霸收降了徐翕和毛晖。徐翕、毛晖原为曹操部将,后来背叛曹操投奔臧霸。曹操让刘备给臧霸传话,让他把这两个人的头颅割下送来。臧霸不同意,对刘备说:

我之所以能够自立,就因为我不肯去做这一类不义的事情。我受曹公土全之恩,不敢违命,但建立王霸之业的人是可以义动之的,希望将军能够替我去说明一下。

刘备将臧霸的话转告了曹操,曹操大为感叹,立即召见臧霸,对他说:“这是古人才能做到的事情,而您却做到了,这正是我所希望的啊!”于是不仅不再追究徐翕、毛晖的罪过,还任命他们为郡守,加以重用。

显然,曹操在这时若执意命臧霸按照他的话去做,他在臧霸及时人眼中的形象或地位就会是另一番景象了。这就从某一点说明了曹操是一个可“以义动之”的建立霸业之人。

三国时期,还有很多像曹操一样,在关键时刻懂得以道义去感染收服人心的人。诸葛亮就是其中一位。

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就在这时,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但孟获不服,要与孔明再战,若再被擒才服。孔明便放他回去。

孟获在泸水扎寨,请两洞元帅相助,他怕中孔明计谋,只守不战,要等天热后让蜀军自行退兵。孔明令军士在树林中扎寨以避暑热,又令马岱领三千兵从沙河口渡河,绕到蛮兵后方,断蛮兵粮草,还招降了两洞元帅作为内应。孟获坚守泸江天险,以为万无一失,每天饮酒取乐。蜀将马岱半夜渡泸水,夺了元帅董荼那的粮草,绝断了夹山粮道,孟获得报大怒,令武士重打董荼那一百大棍,免其一死。董荼那心怀怨恨,趁孟获大醉,纠集手下将孟获绑了见孔明。孟获仍是不服,孔明让孟获看过蜀营的精兵粮草后,孟获仍是不服,便又将他释回。

孟获对弟弟孟优说,我们已知蜀军军情,你领百余精兵去向孔明献宝,藉机杀了孔明。孔明问马谡是否知道孟获的阴谋,马谡笑着将孟获的阴谋写于纸上。孔明看后大笑,命人在酒内下药,让孟优等蛮人吃喝。当夜,孟获带三万兵冲入军中要捉孔明,进帐才知上当,孟优等蛮兵全部烂醉如泥。魏延、王平、赵云又分兵三路杀来,蛮兵大败,孟获一人逃往泸水。孟获在泸水被马岱扮成蛮兵的士兵截获,押见孔明。孟获说这次是弟弟孟优饮酒误事,仍不服气。于是孔明第三次放了他。

孟获为了报仇,借了十万牌刀獠丁军,来战蜀兵。孟获穿犀皮甲,骑赤毛牛。牌丁兵赤身裸体,涂着鬼脸,披头散发,像野人般朝蜀营扑来。孔明却下令关闭寨门不战,等待时机。等到蛮兵威势已减,孔明出奇兵夹击,孟获大败,逃到一棵树下,见孔明坐在车上,冲过去便要捉拿,不料却掉入陷坑里反被擒获。孟获仍然不服,孔明又一次放他回去。

孟获躲入秃龙洞求援,银冶洞洞主杨锋感激日前孔明不杀其族人之恩,在秃龙洞捉了孟获,送给孔明。孟获当然不服,要再与孔明于银坑洞决战,孔明又放了他。

孟获在银坑洞召集千余人,又叫妻弟去请能驱赶毒蛇猛兽的木鹿大王助战,正在安排要与蜀军决战之时,蜀军已到洞前。孟获大惊,妻子祝融氏便领兵出战。祝融氏用飞刀伤了蜀将张嶷,活捉了去,又用绊马索绊倒马忠一起捉了去。第二天,孔明也用计捉了祝融氏,用她换回了张嶷、马忠二将。孟获要木鹿大王出战。木鹿骑着白象,口念咒语,手里摇着铃铛,赶着一群毒蛇猛兽向蜀军走去。孔明取出早已准备好的木制巨兽,口里喷火,鼻里冒烟,吓退了蛮兵的怪兽,占了孟获的银坑洞。第二天,孔明正要分兵缉擒孟获忽得报,说孟获的妻弟将孟获,带往孔明寨中投降,孔明知道是假降,一声令下全部拿下,并搜出每人身上的兵器。孟获不服,说假如能擒他七次,他才真服。孔明于是又放了他。

孟获又请来乌戈国的藤甲军,与孔明决战。孔明用油车火药烧死了无数蛮兵,孟获第七次被擒,才真心投降。孔明见蛮地已平,班师回国。大军回到成都,后主刘禅出城三十里迎接。刘禅与孔明并车而行,设太平筵,重赏三军。从此每年有三百多个邻邦向蜀国进贡。

曹操和诸葛亮,都是历史上的名人,有非常之智,非常之能。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要做到“以义动人”也并非难事。道义自古以来就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从事任何事业所必不可缺的一颂美德。道义主要侧重于正义和真理,选择了道义,就是站在了绝群大多数人的一边。做到了这一点,成功就离你不远了。

智慧书签

历史上很多有才能的人出来为官,许多时候不是以重金收买的,而是以道义感召的。天下用人者应以此为鉴。从现代角度来讲,能否以道义感召志向高洁、才能出众的人为你做事,不仅是用人的谋略问题,还是用人者的品质素养问题。

相关文章

  • 选才要以德为重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是北宋司马光写在《资治通鉴》里一段史实后面的一句名言,意思是才是德的支撑,德...

  • 8.31日课

    无论大小适宜要以团队为重

  • 女子无才便是德?

    女子无才便是德,出自清朝张岱《公祭祁夫人文》: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的意思是男人要以德行为主,才为...

  • 【论语心得095】选德大于选才

    【论语心得095】选德大于选才 【原文】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

  • 没有人有义务要以我为先

    现在才明白没有人会愿意义务反顾的帮助,没有谁有义务一定要以我为重。你选择了你认为重要的,舍弃了我。我理解,可是,...

  • (117)要以个人行持为重

    要以个人行持为重。 弘法事功固然很好,但是无实修之弘法,于己今生之业都是虚妄。 生决定可生,然痛谁能代受? 疾病诸...

  • 女人到底要以什么为重心?

    最近几个同事,闲暇时间坐在一起,又开始谈家庭,谈老人,谈孩子,谈着这些话题,同时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女人到底要以什么...

  • 0915·关键时刻

    把个人问题放一放 要以大局为重

  • 万事要以大“橘”为重

    刚转身,一只橘猫就冲了出来,它的眼睛半睁半闭着,很困的样子,我蹲下来揉它的头,它便顺势往我手心蹭,口中呜呜...

  •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这句话我理解的意思是: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选才要以德为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hu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