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机遇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这句励志话听到耳朵出茧子,今天听了曾国藩的故事,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句;
昨天购买了张宏杰老师在喜马拉雅开播的《曾国藩24锦囊》,花钱买的音频,而且制作精良,绝不能浪费啊!所以今天在工作之余被曾国藩的故事熏了一天......
从前通过很多渠道都了解过曾国藩,但总觉得他对自己的严苛近乎自虐,佩服是佩服,让我学他,吃饱了撑的吧?
恰巧这几个月接触了手账,时间管理,晨间日记,写作训练等等,再回头来看曾国藩,尽管他的成就高不可攀,但还是发现他的自我管理方法其实很接地气儿,他的每日打卡生活真是人人可学啊!
而当我听到曾国藩在翰林院的那段经历时,就想起”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句话
翰林院是科举高材生们搞学术研究的政府机构,进了翰林院的学士们可以在里面每天穿着人模狗样的喝茶读报,散步闲聊,惬意生活;就好像经历了艰苦高考的大学生要放松自己甚至是像我当年“报复性的娱乐”一样;
但是翰林院也有挑战:每三年一次大考,考不过的有可能被罚俸降职,太差的甚至会被辞退;
曾国藩也是翰林学士一枚,同时不知什么原因,他那一届的大考提前了一年,这可急坏了平时疏于学习的翰林学士们,结果考场上有作弊被抓的,有压根就不去考试的,反正很是狼狈;
但咱堂堂的曾国藩自然是不在话下,顺利通过考试;
原因很简单:
他每天都坚持写日记,还要定期写一定数量的文章,所以他一直保持着学习状态,区区考试自然不在话下;
除了顺利通过考试之外,他的持续学习行为还带给他另外一个好处:由于办事有条理,勤奋,特别是还能把其他学士不屑于做的琐碎工作做好,这令曾国藩受到上司的特别赏识进而打开了晋升之路!
什么是机遇?
除了考试之外,领导的赏识,贵人的引荐,有发展空间的工作平台等等都算是机遇;
想到自己曾经也是抱怨怀才不遇,抓不到好机会的人,但是认真的问自己:我们真的有所准备吗?机会需要的能力我们有具备吗?我们是那个能被领导欣赏的员工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那除非机会瞎了眼才有可能被我们抓住!
或者被我们抓住的根本就是骗财骗青春的假机会!
明白了准备的重要性,
该怎样做准备呢?
曾国藩给出了答案——
“功夫在平时”
第一,他坚持日记和文章:
能使他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办事更有条理,有主次之分;
第二,他坚持记录细节,反思细节,记账:
这使他面对琐碎事务并不烦躁,也愿意耐心去处理他们;
结语
人的行为在某个时间段里是有一致性的,绝不会因为一句”明天要上班了,我要好好表现”就能真的好好表现了!
所以很佩服这些一起打卡学习的同学们:通过坚持的习惯养成,效果一定会在某天呈现:
一份随身携带的手账让领导同事家人见识到我们做事的条理性和效率;
不论是培训,学习还是项目探讨,工作梳理,通过一张思维导图或者一份美观的笔记立刻展示出自己的逼格;
一篇逻辑清晰,行文得体,真情流露的工作汇报总结或是内部沟通信更是获得领导同事赏识的必杀技之一;
......
当然还有专业上的积累,这些都是准备,如果现在我们还不能确定机遇在哪里,该向何方努力的话,就先努力的准备好这些职场和生活的基础技能,向曾国藩学习,塑造更好的自己吧!
怀才就像怀孕,
即非朝夕之功,
也是藏掖不住;
如果真出现怀才不遇,
要么是根本没有播种,
要么就是时间还不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