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阑珊,不经意间从鼓楼根儿经过,一抬眼,嚯,好一座漂亮的鼓楼,华灯初照,红底银灯;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曾几何时,鼓楼变得如此光彩照人起来?
享品质旅游,找三晋祥云,关注v信公众号sanjinxiangyun516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儿时记忆中的鼓楼,是座很高很高的砖土台子。
土台子的下面是圆圆的洞子,洞子进去,靠墙的两边摆着各种小摊儿。打火烧的,炒凉粉的,做豆腐菜的,卖杂货菜的,还有李家丸子,白家的面,好吃的东西可是多呢。留下中间的过道,虽然窄点,但却四通八达,十字过道在鼓楼底下的中心分开,向四个方向出去。
出门洞子,四门上边都有字,据说分别是四个平阳府的知府大人题写的。向东,东临雷霍;向西,西控河汾;向北,北达幽并;向南,南通秦蜀。这里就是古已有之的官道,南来北往过客都要打此经过。据说当年慈禧老佛爷还在鼓楼底下吃过凉粉呢。
站在鼓楼底下往上看,都能看见蒿草在摇晃。鼓楼的东边和西边都窄窄的台阶,爬上去能看到的只有一口大铁钟,却不见其他建筑。听大人说,过去那钟一敲,可响哩;西山后边的隰县都能听得到呢。
有人说这台子上本是有座高高的木阁楼的,打仗的时候给守城的人拆啦。说是目标太大,城外头几十里地都能看见。能看见,那撂炮弹可就一撂一个准儿。还听人说过一个顺口溜:平阳有个大鼓楼,半截子盖在天里头。那天里头该是多高啊,目标不大才怪呢。
从上往下看,围着鼓楼圆圈,都是低矮的房子。显眼的到是大云寺里头的铁佛琉璃塔。太阳在西边的时候,不但琉璃砖塔闪着金光,西门洞外边的汾河里也泛着金波,眼前的西山就在河的对面儿。那个场景,不知道是用“长河落日圆”形容合适还是用“一片孤城万仞山”合适。因为我家就在鼓楼根儿下住,时不时的就到鼓楼根儿下转转。闻闻炒凉粉的蒜醋味也是极过瘾的。所以少年时代的回忆里叠加最多的莫过于鼓楼了。
后来长大了些,离开了临汾。
又有一年回到故乡,却见鼓楼上有顶子了!高哉,高入云天;壮哉,独领风骚!发小们告诉我,天下太平,政通人和,政府拨款,大伙义捐;终于使平阳大鼓楼再现雄姿。只是鼓楼下面的洞子虽还通着,却没了生意,楼梯也敞着,却要掏钱才能登高望远。再没有随意上下的机会了。
又几十年过去了,鼓楼渐渐褪去了华彩,风雨侵蚀,黯然失色;像位人老珠黄的妇人,形单影孤的陷于灯红酒绿的街心。车流虽环绕着她川流不息,却无人愿意驻足一望。好像有她无她都没了意义。
今天,鼓楼,古楼,再现辉煌;光彩照人,端庄大方。
真渴望不是人们一时的心血来潮,不是让她粉饰太平,而是真心让她再现光芒。因为鼓楼是历史的见证者,是一个城市的形象;是多少人儿时的回忆,是多少游子回归的方向啊。
如果不要再有人坐地要钱,如果还能在洞子里吃一碟热粉,那该是多少临汾人的愿望呀。
无论如何,我都为临汾有座鼓楼而自豪。从北魏到而今,1500年的时光里,她的今天该是最漂亮的时候吧。
2017年4月28日晚
资深旅游顾问 朱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