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几乎是认识了螳螂的同时我也认识了蝉,它们同时出现在我在山东的那年夏天,但我却没有幸运地撞见螳螂捕蝉,更没有看到黄雀,甚至连蝉脱壳的情景也没有见到。
蝉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会发声,那“知了”的叫声成了老家人对蝉的俗称,带着山东味,“蛭蟟”,满亲切的。我刚到山东的那天午后,是伴着知了的鸣叫声睡着的,二舅家房前屋后的大树上不知有多少知了在叫,声音尖锐、嘹亮、整齐,仿佛合唱团在合唱,醒来时听到的还是这种声音,大概我的梦里也有。我很奇怪。后来,表姐给我捉了一只,放在罐头瓶子里,我终于认识了它。
这只知了是我拇指大小,黑色的身体,身上的壳好象很硬,盔甲一样,两只眼睛在头的两边儿,分得很开,头上长着两只短短的“须子”,下巴上长着一根长长的“针”,两对翅膀不长,是透明的,翅膀下的肚囊圆圆的,带着一圈一圈的纹儿,肚子下面长了六条腿。
“知了――知了――”,我听到了它的叫声,笑得很开心,可表姐的一句话却让我的心里充满了疑问,她说,“蛭蟟”的叫声是从肚子里发出来的。
“哦,怪不得,它的肚子上长了一圈又一圈的水波纹呢!” 我不懂装懂、若有所思地说。
“更神奇的还有呢,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吧,说的就是这种‘蛭蟟’。”表姐说着,拉着我的手,来到家门口的一棵柳树下,指指地上树根周围的洞说,“蛭蟟”在没长翅膀之前是在地下生活的,等到长翅膀了就从地里钻出来,爬到树干上蜕皮,待从皮壳里脱出来后,才会飞。又指了指粘在树干上的一个东西让我看,天呐,我以为那是一只知了,表姐用树枝一捅,它便轻飘飘地落在了地上,原来是知了脱下来的空皮壳。
“金蝉脱壳”成语就是这么来的呀!我很高兴,心里想着,等回到东北的家里,可有向同学们显摆的了。
我很想看到知了脱壳的过程,可惜未能如愿。知了是在漆黑的夜里蜕皮的,那时小孩子们睡得正香。
在山东的那个夏天,我的耳畔天天都是知了铺天盖地的鸣叫声。只有到了晚上它们才停下来,想是也在寂静的夜里睡着了。
长大了些我又知道了只有雄蝉会叫,是为了求偶,雌蝉也会叫,但人们的耳朵听不到,只有蝉们能听到。我猜想,大概是雌蝉太少了吧?雄蝉才殷勤献媚,比着劲地叫。
再长大些我却知道了个颠覆观念的事实——蝉是害虫。蝉的幼虫在地下吸食树根的汁液,成虫在树上吸食树干、树枝的汁液。
回想起当年我所听到的、看到的,那众多的蝉的幼虫和成虫,原来是在吸吮大树的生命之液,这是多么可恨、可怕而又让人痛心的事情啊!我对蝉的兴趣和喜爱几乎一扫而空,开始厌恶起它了。
好在成人后我几次去山东,再没有听到过那种猛烈的、不绝于耳的蝉鸣,大概是由于社会进步了,人们热爱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了,并付诸了行动,才没有了那么多的蝉,树们才得以安生,我的心才因此释然。
“蛭蟟”啊,“蛭蟟”,我真希望你永远活在我童年的记忆里……
2018年3月18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