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诛一夫”的利与弊

“诛一夫”的利与弊

作者: 洵张 | 来源:发表于2022-12-05 16:27 被阅读0次

千洵

“诛一夫”,指在古代君主专制之时若君王为暴君,那么我们是有责任去讨伐的。为什么臣能够对君做出这样违礼的事情呢?

君王在位的原因是当一国之君的人都是承担生命的人,他们所施行的政治体系都是由天来的。这也是为什么君王在古代拥有正规性。从道德的角度来说,臣子就是不能去“讨伐”君王的,因为君王代表的是正义的那一面,若臣子批判君王,那么臣就是不义的。

但是在孟子的观点中,臣子是能够去讨伐君王的。其原因是当君王没有做到承担天命,而他又不愿意改变的时候,臣子就有义务去“正道”。所以,臣子遵循的非君王的命令,而是下灌于人心的“天道”。从这个角度来讲,“诛一夫”是合理的正义的。

在夏商周时期,时代的更替便是如此。比如说商汤取代了夏桀,文武周公取代了商纣王。随着时代的演进,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齐宣王也面临了“诛一夫”的问题。

作为一国之君的齐宣王,他与邻国的燕发起了战争。他与燕发起战争的理由是因当时内部陷入了王储的战争,齐宣王利用正义的名号对燕国发起了进攻。在战胜燕国之后,齐全网在纠结,怎么才能够更正当的将燕国这块肥肉吞入口中。齐宣王并没有听孟子的意见施行仁政:将燕的国君安顿好,将鳏寡独孤安置妥当,他最终选择了将燕国吞并。

由于齐宣王的这种吞并是不正义的,所以后来又有国君想要去征伐他。此时的齐宣王并没有选择放弃已经在嘴中的肥肉,而是继续行驶了这种行为。

在这件事情结束之后齐宣王自己也有了疑惑:若他自己也做了不义之事,那么他是否就会向武王伐纣,商汤放逐夏桀一样被其他的人所征伐呢?

在此孟子仍然给出了弥补的可能,不被“诛一夫”。

似乎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诛一夫”这件事情都是合理的。但是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说我们能用其他手段解决的问题是绝对不会用战争来解决的。而“诛一夫”这个做法是极其残忍的,血腥的。这种做法绝不是最好的处理未接受天命的君王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最终还是会让整个国家陷入了死循环之中,你没有办法确定下一个政权是否又会陷入暴君的统治之中,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政权一直在君主专制的死循环中不断的绕着。且就算君王的德性没有太大的问题,底下的臣子对“一夫”的定义也是不一样的,他们也有可能在今后借着“诛一夫”的借口谋反,这个尺度是不好把握的。

“诛一夫”的目的的正当的,但是他的结果是不完美的,且他的行驶方式也是反人道的。我们的确应该拥有对行政者进行裁决的。正如曾经儒家的仁心一样,他是一个乏善可陈的观点,但是不是最完美的,是我们可以改进的。

相关文章

  • “诛一夫”的利与弊

    千洵 “诛一夫”,指在古代君主专制之时若君王为暴君,那么我们是有责任去讨伐的。为什么臣能够对君做出这样违礼的事情呢...

  • 论诛一夫的利与弊

    这次的写作我们来辨析一下孟子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并且最后辨析什么是“诛一夫”。 首先,我们用文本来解释孟子的“民为...

  • 诛一夫

    自古以来,人民一直是国家的一个主要战斗力和繁荣的一个代表。所以君王当然就要听民众的观点,以此来让国家变得更加繁荣。...

  • 独夫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 墨家“诛暴君”与儒家“诛一夫”的区别

    昔者禹征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此皆立为圣王,是何故也?”子墨子曰:“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者也。彼非所谓“攻”...

  • 《大秦赋》中的李斯,因满腹才华而位及人臣,自私贪婪而腰斩灭族

    鼠在所居,人固择地。斯效智力,功立名遂。置酒咸阳,人臣极位。一夫诳惑,变易神器。国丧身诛,本同末异。——司马贞 前...

  • 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闻诛一夫 齐宣王在与孟子对话 中,请教武王伐纣的事。 因为按照通常的理解,武 王之举是以下犯上。想不 到孟子的回答...

  • 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自私与无私的利与弊。

  • 孟子“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齐宣王问孟子道:“商汤放逐夏桀,以及周武王起兵讨伐商纣,有这回事吗?” 孟子回答道:“根据历史记载来看,是有这回事...

  • 利与弊

    上周末搬家 换了一个新环境 然后就不断的比较 原来的房子主卧很大,阳光很好,前面没有遮拦,晾衣服很快会干,中午坐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诛一夫”的利与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mv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