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 星期二 晴
☞日记的事儿
今天收了孩子们的小确幸日记本儿看。不管是本子还是内容,简直是五花八门。说白了,有点乱。我看着有点心塞。得给他们好好讲一讲日记的写法,还要给他们统一一下本子。
本打算这学期每天都布置写日记的,但又觉得对刚上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不是频率太密集了?引起了他们的反感,对写作文兴趣的培养是不利的。
于是我想还是进行一个民意测查,听听孩子们的心里话,然后再决定方向和目标。
下午放学前,利用五分钟的时间进行了这个小测查。我一共提出了五个问题,分别是:
1.你愿意写日记吗?为什么?
2.写日记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
3.你觉得一周写几次比较合适?
4.你喜欢读《小葵花》吗?为什么?(班级作文报)
5.你希望自己的文章刊登在《小葵花》上吗?为此你是否认真地写每周一稿?
我提醒孩子们一定要实话实说,这样老师才会有的放矢地帮助大家。
不一会儿,问卷交齐了。回到办公室,我仔细的进行了阅读,结果让我大跌眼镜。
孩子们与我想象的是如此不同!
我原本以为日记对他们来说很难。可调查结果显示,班里每一个孩子都愿意写日记。而且还能头头是道的说出日记的很多好处。
我原本以为他们会提到写日记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可90%孩子的答案是“没有困难”,个别同学提到了自己的困难:不知写些什么,会写错别字 ,会有不会写的字。
在一周写几次日记合适的题目中,很多同学都建议“天天写”,一小部分同学提到了一周写三次左右。没有一个孩子说一周只写一次就行。
而《小葵花》也是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的作文展示形式。大家也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被刊登出来,对此也都做出了努力。只不过努力的程度不同,努力的效果不一样。
说实话,这份调查问卷的结果让我非常汗颜。我太小瞧这群九岁的小孩子了!突然发现,虽然已经与这班孩子相处了一年的时间,虽然从教已20多年,很多情况下,我依然对孩子们不够了解,都是在想当然地做事、教学。
我明白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也做出了很多的努力。现在想来,但有些工作确实浮于表面,或者方向没有找准。
感谢这次问卷,给了我再一次反思的机会。既然孩子们乐于写日记,那我一定要保护他们的这份热情。明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上他们乐写的精神。第二,我精心挑选了一本关于写日记的童书《我今天写什么日记》,作为九月份班级共读书目。通过分散阅读集中学习的方式,帮助孩子们了解日记的形式、题材、内容,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第三,要再次征集孩子们的意见:1.日记本到底是统一好,还是用自己喜欢的本子,由他们说了算。2.自己的日记,是否愿意让老师、家长、同学来欣赏阅读?
三年级的孩子开始在成长中寻找自我。那么从现在开始我就要把部分学习的权利交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做决定。自己选的,恐怕做起来要更兴致勃勃一些吧。
希望我们明天能有一个彼此都满意的结果。
☞变化
浩宇是班里一个很机灵的男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不算出众,但头脑比较灵活,老师交办的事情也都能完成的很好。所以我和原先的数学雯雯老师都比较喜欢他。
可是,上学期疫情复学后,他就有些变了,变得调皮起来。课堂上不遵守纪律的身影中也有了他。这学期,开学不到两周,他已经在各种课堂中被老师批评了好几次。看着他这样不上劲,我真有些生气。也把他叫到办公室聊过两次,当时说的都很好,可扭头又上了黑名单。
好端端的一个孩子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我有些不解。于是跟浩宇妈妈进行了网络沟通。
在与浩宇妈妈简单的交流中,我发现了一个关键词——疫情。的确,因为疫情的影响,孩子们有大半年的时间赋闲在家。虽然也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但学校张弛有度的节奏与家里的闲散,是完全不一样的。很多孩子回到学校后,明显不适应学校的生活了,需要花时间去调整。我们也曾听到很多案例,花季少年选择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只因为没有调试好自己的心理状态。
后疫情时代下的教育,需要老师、家长引起重视。孩子发生变化是正常的,要采取舒缓的方式进行疏导,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慢慢找回上学的感觉。切不可疾风暴雨、操之过急,引起不希望的后果。
与浩宇妈妈的对话,也给我敲了警钟。虽然疫情已经趋于平稳,然已经是正式开学。但前期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每个孩子因为个性、心理、家庭情况的不同,适应的速度、节奏也会不同。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都属正常。认清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心平气和了。
其实语文课上浩宇表现还是很不错的,听讲专心,回答问题也比较积极,一副积极向上的状态。为什么在其他课上他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呢?其中的原因,恐怕我还需要再去探究一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