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双十一过后的第三天,这几天都保持着兴奋的状态,原因是每天都收到商品,拆礼物时的心情真的挺爽的,而且家里的钱都是由太太管,就像选完东西拿着就跑一样,付钱就交给身后的老板娘。
目前到手的礼物最、惊喜的有两样:
一、是自己买的菜刀。之前用的菜刀是朋友寄存我家里的。他们要离开深圳,但菜刀带不走,只好先寄存在我家,不过挺好用的,还是德国产的;
二、是太太买了一个读书会。由樊登老师创办的“樊登读书会”刚好有特价,买一年送一年。
这个读书会好像已经运营了接近两年,模式是一周讲一本书,有音频、视频和文字。
说它惊喜是因为买了它,开始了我每天一千字的行动。不过这个主题留在下次没有题材写时再慢慢写,而这篇文章主要想说的是樊登老师讲的《刻意练习》。
《异类》一书中提出了一万小时定律的观点,瞬间变成全城热话,年经的人开始计算投入事情上面的时间,而有了一定年龄的人则对学习新事物产生了却步。
大家都关注在时间上。
但是对于这个定律,是否真实可靠?
我不知道,但是我相信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
我认同投入的时间固然是重要,但是是否真的需要一万个小时才能成为专家?
如果真的在一个技能上积累了一万个小时,那是否就一定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刻意练习》的作者 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 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大致是:如果没有明确目标的练习,只是不断的反复做一些事情,给到自己一种很努力、很充实的自我良好感觉,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但却只会收到极其低下的效果。
人类之所以能够发展到现今的程度,很大一个原因是不断的突破自己的极限和不断改良的训练方式。
还记得初中至刚出来工作的这段时期,几乎每个周末都会跟一帮朋友打篮球,每次基本都是三四个小时以上,但是那么多年过去,除了年龄在不断的增长外,不止是我,连一帮朋友们的球技都没有多大的进步,跟同龄的对手玩玩还可以,遇到专业的几乎都是被秒杀的。
后来认识了一个比我们小几岁,但参加过地区队的朋友,才得知他们每周的训练量很大。有专业的教练,而且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做基本功的训练,和团队合作能力。
反观我们每次去到球场立即就打比赛,喜欢比赛带来的刺激和欢乐感,却讨厌枯燥的练习。那时候的想法是认为比赛打的多了,能力就会自然提升。怎知道这种想法原来是个坑,还踩了那么多年,回想起来都觉得郁闷。
只有带着明确的目标,不断的坚持刻意练习,才能走的更高更远。
作者在书中提供了三个刻意练习的原则,分别是:
1. 专注
艺人曾志伟代言的奇华月饼,他们用的宣传口号是“用心七十年”,简单但命中要害。
试想过当你全情投入在一个事情或技能上,和那些对比只是身体在动,但思维已经飞到其他地方去的人做对比,可想而知两者的效率差别会有多大。
2. 反馈
假如你在学习一个技能,无论看了多少本专业书,没有经历过实践是很难知道自己会什么,不会的又是什么,(。)只要真的把不会的学会了,才是真正的进步。
可以的话,最好找一个专业的导师或教练指出你的错误所在。
3. 纠正
当发现问题了,就要想尽办法去击破它,每一个问题都是自己成长的突破点。有时候一些看起来是无法突破的困难,可能只是我们没有正确的认知去面对它,所以如果能有一个专业的人在指导你,少踩几个无谓坑,终点离自己又会近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