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较抑郁的人生低谷里,被随机分配到《活出最乐观的自己》一书,生活一如既往的待我不薄啊。
但严格意义上来讲,此次的阅读活动,我受益最大的不是《活出最乐观的自己》,而是同一作者马丁•塞利格曼最新的著作《持续的幸福》。
事情是酱紫滴:刚分到《活出最乐观的自己》时,我又去天猫淘书,碰到店家将作者所有书籍打包特价,我浏了作者5本书的书目,发现其关联性很大,而且我有时读书也喜欢将作者所有著作一起撸完,就都买了。
可能是跟作者以前大多研究习得性无助有关?《活出最乐观的自己》里面的实例或作者研究的案例大多都是悲观面向的。整个文字充斥而来的是满满的悲观事例,而我好死不死又处在书中自测的中度抑郁状态下,所以整个阅读感受是不美好的。认同书中指出的各种悲观事例(自己就是老司机嘛),但觉得能简明分享给大家的也就书中最后一部分:一是,实践乐观的ABCDE模式。这个模式操作起来不算复杂,就是当你悲观时,在大脑里或用笔记录下整个思维过程
“不好的事——事件描述,可能已带悲观色彩;
想法——造成事件的原因分析。大部分是悲观的,可能会越演越烈;
后果——对此事件的感受。悲观的、自责的、甚至绝望的;
反驳——对上述想法的转念一想(调节悲观的关键)。可以寻找反驳此前想法的证据、想想其他可能性、采用非灾难法的暗示(类似于凯瑞分享的解除焦虑的“必要非理性”向“理性非必要”转变),以及询问如上述想法、后果般苛责自己有用吗等手段;
激发——经过调节后的再次感知总结。转念一想后对后果难受感的减轻。
事例如图:
学会乐观的方式,就如上所示的,学会反驳自己那些悲观、阴郁、过于严苛的归因和判定。而要养成习得性乐观,就是将上述方法不停的练习练习再练习,每当自己陷入悲观时,就提醒自己试试“反驳”一下,反驳的想法会减轻自我判罪。
第二个值得分享的,则是作者关于弹性乐观的看法。这解决了我们如何看待乐观与悲观各自用途的问题:
当乐观对我们有益时,我们可以支持自己采用乐观,甚至通过练习的手段来提升乐观。但在使用乐观时,也需注意不要陷入不切实际的美好幻境里,或者减弱自己的责任感。
当悲观对我们有益时,例如面对不可逆的抉择时,需要更为审慎、需要加强现实感时,适度悲观会对我们更有利。
唯一例外是,当我们处于抑郁时,一定要采取乐观原则。
而《持续的幸福》一书,则是作者思想成果的最新总结,可以说是集大成者。这本书提出了一个“人生蓬勃绽放”的理念,并且是通过5个不同维度来确认幸福这件事。看了作者的全部著作,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从行文和思维层面,都感受到了作者蓬勃绽放的力量,这也超治愈的。
持续幸福的5个元素是:
积极情绪(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投入(心流);
意义(属于和致力于某样你认为超越自己的东西);
积极的人际关系(他人、利他)
成就(短暂的形式是成就,长期的形式是“成就人生”)
粗看颇像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哇?其实是不一样的。幸福5要素是平行的,需求理论是逐级而上的。我画了个手残图示意。
幸福5要素就像人生蓬勃绽放的花朵一般,需要对这5个方面进行平衡,她们是构成幸福必不可少的元素。这个观点很击中人,给寻求幸福的人指明了方向,同时也能依据自我情况做通盘考量和比例分配,并且在每一部分,人人都有可为,不存在阶层划分。这让我想起马克思的“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展望。当社会能运行到人人都关注个体的持续的幸福时,理想社会也就雏形了吧。《持续的幸福》里还给出了很多作者的实践tips,甚至还有观影指南,真诚推荐大家有空可以买来一读。
话唠结束,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