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097409/a4d4db157672cc0d.jpg)
一位朋友给我讲述一个人物故事:
布肖如今已是已过不惑之年,儿女双全,女儿也已成家立业,儿子也在上大学,自己能干,少有积蓄存款,算不上富裕,绝对可以算小康,可谓开启了幸福美满生活模式。
可偏偏与自己的父母过意不去,对自己亲生父母心中有过不去的坎,总以为父母偏心,偏向老大(他大哥),偏向小(他小妹),刻苦自己。与自己的父母是老死不相往来,有一次喝醉酒,说:他父亲活这样大有什么用,要拍死他父亲。吓得他母亲不让他父亲出门,唯恐出现意外,更别说孝敬老人,就是逢年过节也不再尽儿子之情。其他人更是说不了,连同他的舅舅也是无可奈何。父母把他告上法庭又与心不忍,更加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
在布肖教育下的孩子也是不与老人往来,不与自己的哥哥,妹妹来往。
事出有因:布肖的父亲是原来的赤脚医生,一直坚持成为一个乡间医生。孩子小时,依靠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开了一所乡村卫生所,养家糊口,相比一般靠种地为生的农民富裕一些,自由一些。
偏偏布肖与哥哥肖卿学习都不出色。布孝的父亲就想让两个儿子走自己的路学医。大儿子肖卿老实本分听从父亲的话,规规矩矩学习,后又在县卫校进修,外出学习,承接了父亲的卫生所。父亲在卫生所帮忙给父亲开工资,并且照理父母生活起居,一切花销,母亲也帮着照料孝卿的孩子。
布肖认为卫生所太繁琐,一家人都忙,没有黑夜白天,操心烦人,干脆放弃,依靠自己一身力气打工挣钱。布孝的妻子平时没事,孩子自然有自己照管。
这样,布肖就与父母产生矛盾,父母照顾老大不顾他一家,从心里产生偏向。
可是,父母认为:你的孩子我们也不是不给你们带,就是老二布孝妻子没事不让带,早说,给予肖卿孩子的东西并不比给予布孝的多。孩子去一次老人那里管吃管喝管住,走时还管捎拿。
随着时光推移,卫生所渐渐红火,打工越加艰难,更加感觉老人偏向老大,当初不逼着自己学医。再说:卫生所本是父亲的结果被老大所有,起码应有个股份,能够年年分一份红利,如今与己无关,每每想起心中不是滋味,怨气更重。
再加上:老大肖卿的女儿从小耳濡目染,爱上医学,也学医在乡卫生所上班,有自己的正式工作。布肖的女儿依然是农民一个,这就是差别,心中那个不平,憋屈又能向谁诉说。只能借酒浇愁,愁更愁,喝下海水难解愁。
至于与妹妹原来并没有什么:妹妹肖英小时候两位哥哥特别待见,肖英在县城上学,布肖专程从老家给妹妹送吃,送穿,送钱花,鼓励上学。妹妹肖英至今记忆一心,念念不忘。
肖英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考上了学,有了自己的正式工作,也找到一位有正式工作家庭相对殷实的丈夫,儿女双全,工作也从乡下调到县城。
肖英不忘恩情,也在布肖孩子上学给予不少帮助,让孩子来县城上学,照顾吃穿用度,辅导学习,来报答哥哥对自己当年的照顾。
肖英也很是孝顺,对父母尽心尽力,尤其父母年纪一大,身体不好,更是体贴备至,嘘寒问暖。这样布肖就很是嫉妒,认为都不跟他一起,围绕父母估孤立自己。
可是,肖英不计较那么多,对待自己的侄子,侄女一视同仁,逢事必到,礼物不少。可是,布肖心中总有过不去的坎,总认为过的比他强,是父母偏心所造成的,怨恨就直接发在父母身上。
人生都是现场直播,从没有彩排和回放。父母都以年迈体衰,身不由己,只能顺其自然,怨恨自己当初没有逼一把老二布肖,分家没有立下字据,约法三章,想想一切都晚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年过节本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布肖父母,哥哥,妹妹一家就团聚一起。唯独没有老二一家,老二布孝也感觉被外界笑话,又不肯低头认罪,自己感觉被孤立,成为闹市中的孤家寡人。
如今对布肖来说,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老人心理偏向导致今天,老人才是罪魁祸首。所以,一股脑把怨恨,不满都发在如今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身上。
从布肖给人深深启示:
1.父母一定要教育孩子自己的孩子,逼一把,起码让他学会做人,知感恩,否则,都是自己死不瞑目的遗憾。
2.父母一定跟孩子再亲再近一定讲原则,立字据,做到有据可依,有法可依,遇事掌握主动权。
3.作为孩子长大了,不要再纠缠过去的陈芝麻烂笤帚,不要为过去耿耿于怀,怀恨在心。父母把自己养育长大就已经尽到自己的责任,就应感激不尽,孝敬老人。同时,又为自己的儿女做榜样。
3.过去的一切都过去吧!但愿一切归零,重归于好,开启美好未来!面对大海,春暖花开!心里放开,一切坦然,自然,和谐一家人才是永久幸福,长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