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mo的小伙伴们(我妹妹们)前天回家了。
还在往车上收拾行李的时候,它就开始躁动不安,紧张兮兮地跟着她们屋里屋外来回跑。为了逗它,我们便把车门打开,嘴上说“走咯”,但步子没迈上车,想看它有什么反应。这时它一动不动在门边观望着,只瞪大眼睛满脸疑问好奇地看着我们,仿佛在问你“怎么不上车呢?”。
表妹这时假装坐进车里,demo也毫不犹豫地跟着跳了进去,在座椅下排的空间处端正地蹲坐着,一副“我准备好了,随时可以走”的样子,逗得众人无比欢乐。
后来我把它从车里抱了下来,跟她们说再见时,它开始更加焦躁了,在我身上来回扭动,我趁机给它穿上牵引绳拉住它。车子慢慢离去,demo则使劲和牵引绳对抗,往车子行驶的方向奔动,嘴里还发出哼唧的声音,一如它平时向我们撒娇或感到委屈时的那样。
这段时间妹妹们在房间写作业时,demo时常就静静趴在桌子底下,我们简言之为“给妹妹写作业传递灵感”,又或者实在没办法就帮她把作业吃掉,所谓的“养狗千日,用狗一时”就是如此。
每次上楼demo第一反应就是先往她们写作业的房间冲,晚上她们走后,我把demo带上楼,它还是一如既往地朝那个房间跑。
连续朝夕相处了两个月,分开不仅人会不习惯,连动物都会不舍。但动物的表达很直接,人则时常把情感藏在心中。
一向热闹的家中,在妹妹们走后瞬间变得很安静,甚至空落落,爸妈一下觉得有点别扭。但这恰恰就是生活常态呀,每个人无论在哪里驻留多久,最终都需要回到自己最私密的家。让人不习惯的,唯有分离这样的动作。
以前去离家远一点的地方上学,每次坐上车和父母道别时,看出他们或担忧或不舍得心情,我的心情也跟着变得沉重,甚至莫名感伤起来。
这是我们一生里最早接触的最常见的分离场景,现如今在面临同样的情景,有了理性的注入,我才得以便更坦然更平静。人注定要分离,去向外构筑新的属于自己的世界,这个过程,也让相聚拥有更饱满的力量。
那些过于煽情“见一面少一面”的文章,看过一遍,已足够。
每一次的分离,就是再一次的重逢的前奏。没有了分离,也就无法感受团圆的美妙。见面次数有限,那就聚在一起时充分利用,能做的都及时做了,分离也不会留下太多遗憾。
无论如何,分离这门课,我们都在用一生学习。
恋爱会分手,孩子会长大,父母会老去,宠物和爱人也会在某一天离我们而去。不承认或不接受分离这一必然存在的事实的大有人在,不然世上哪有那么多的分手悲剧或婆媳闹剧呢?不接受恋人已经离去,孩子已经长大有自己的生活,所以继续沉浸在共生关系,直到引起轩然大波。
于是有人说,正因为曾经付出曾经美好,分离的过程才更显得痛苦。但这不足以成为拒绝分离的借口。
害怕分离也不要紧,人是何等奇妙构造的生物,在学习的同时,更会懂得感恩当下的生活。看过《非自然死亡》也一定会认同:能活到今天,能有今天的生活,某种程度已拥有了最大的幸运。
作为幸运儿,要对得起这份运气,理解、接受和学会分离,生活不仅不会变得更糟,反而更能令自己满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