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理剑川,最富魅力人文景观的便是一年一度的石宝山歌会。在这个矗立了千年的民族歌台上,当风物与才艺相互碰撞,我们不再只是借琴弦觅佳音,也不仅以曲调唱生活。
传承千年的石宝山歌会是白族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七至八月初一,来自各地的白族群众盛装打扮,汇聚在剑川县石宝山弹弦对调。歌声弦音此起彼落,老年人认为,在歌会上唱白曲为保清吉平安;中年人借歌会抒发情怀,以展现自身才艺;青年男女多数以歌觅偶,为寻知音伴侣。
石龙村位于石宝山腹地,在这里男女老少都喜欢唱白族调子,因此又被称为“白曲村”,村里不少歌手在历届石宝山歌会上夺得桂冠,成为歌会中不可或缺的“弦音”。
姜伍发从小酷爱民间艺术,11岁起就跟着母亲学习白族调,父亲也常常会给他讲述石宝山歌会的传说故事,再加上不断地访师阅读,姜伍发成为了石宝山歌会的“百事通”。
龙头三弦是石宝山歌会上不可缺少的伴奏乐器,姜伍发的三弦弹奏技艺娴熟,明快爽朗的三弦与音韵婉转的演唱相得益彰。
歌会上对调子,白语称为“拜枯”,俗称“白族调”或“白曲”,唱词格律严谨,句式为“七七七五”和“三七七五”式,俗称“山花体”,首句起韵,逢双句押韵。在对歌时,姜伍发能自编自弹自唱,将喜怒哀乐多种情绪灵活变换。
李根繁自六岁起就跟随父母参加石宝山歌会,在浓郁的白族文化氛围中,他逐渐爱上了石宝山歌谣,只要听到新的曲子,就会用心记下来,跟着学唱。1991年,他在剑川石宝山歌会中首次夺金,心中的种子也开始鸣起了乐章。
一场热闹的歌会,除了唱和弹,自然少不了跳。
石龙霸王鞭目前保存有三套,分别为《观音扫地》《双飞蝴蝶》《童子拜佛》,共包含20多个动作,皆与当地白族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李根繁熟练掌握石龙霸王鞭全套技巧,舞时,用霸王鞭一端敲击身体肩、肘、手、腿等部位,以多变的舞姿,程式化的连贯动作来表达情绪。
李根繁不仅是开口就唱、随手能弹,接过霸王鞭就能跳的白族民间艺人。唢呐、锣钵鼓的演奏,他也不在话下。
除了是表演者,姜伍发与李根繁同时也是石宝山歌会的民间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在石宝山歌会开幕之前,李根繁需要通知三州六县的白族艺人,如期前往石宝山排练歌舞。同时他还负责采买篝火晚会所需要的材料,相传歌会当天篝火烧得越旺,说明来年的生活越发红火,因此在挨家挨户收购柴火时,李根繁倍加用心。
姜伍发不仅是领队员,还负责维持歌会的秩序,掌管着歌台所需的桌椅。幕后的工作虽然繁重,他仍然乐在其中。
台前手持三弦弹奏人生,台下力担重任会聚群英。
受疫情影响,原定于农历七月二十七的石宝山歌会取消,为了能让这留存了千年的传统延续,歌会改为线上表演。姜伍发与李根繁都是歌会的老面孔,但集体的排练仍不能缺席。每当拿起三弦,他们都会以一个新人的姿态对待表演,力求演出圆满完成。
在今年的线上演出中,大伙儿都拿出了看家本领,隔着屏幕观看,热闹不减气氛不散。
为了更好地做好非遗传承的工作,姜伍发在2021年放弃了村主任的竞选,自己出资包租了原村委会的办公场所用作“石宝山歌会传习所”,并定期在这里开展培训。
在30多年的带徒授艺中,李根繁同样细致耐心,先后培训各类学员800多人,辅导中小学生3000余人次。他的徒弟中年纪最大的四十多岁,最小的仅有五岁。
纵使历经岁月洗礼仍有人初心如磐让这千年弦音不辍让流淌的心音未曾中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