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希望这是一篇能打自己脸的读书笔记。

希望这是一篇能打自己脸的读书笔记。

作者: 塞黑 | 来源:发表于2017-01-19 23:57 被阅读0次

《引爆点》似乎流行了好几年,在各大书单上经常能看到它的影子,之前领导也推荐我们看。于是把它加入了书单。

在看《引爆点》之前,看了格拉德威尔的《眨眼之间》,看完之后有一种受骗的感觉——因为作者总是在反复的用各种例子说一个观点,车轱辘话来回说……也许对于这种畅销书来说,写作手法和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比起来显得并不那么重要,毕竟作者在书中提出一个具有颠覆性的观点:靠大量严谨、缜密的分析做出的决策,往往不如你在某个瞬间产生的直觉有效果。好吧,这让我开始重视自己的第六感。这可是我看完这本书后得出的最重要的行动指南。

说回这本书。逃不掉,还是有大量的例子。格拉德威尔用三个法则来阐释是什么引发了流行:

个别人物法则(Law of the Few):有人意识到了某种趋势,通过自己的额社交能力、活力、魅力把产品传染给大家。

个别人物包含三种人: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联系员具有把全世界的人联系在一起的天赋,仿佛是一个社交达人。这种人天性集好奇心、自信心、社交能力和活力于一身,他们涉足不同领域,却又能把这些领域联系在一起。当一种产品和观念和联系员离得越近,它们得到推广的可能性就越大。内行和联系员有区别,他“通过解决自己的问题达到解决别人问题的目的”。这种人由内在的驱动力——自我需求。同时,他们又具有一种热心肠——共享自己的信息,这会说服一些人去做类似的事情:尝试一款新产品、走进一家新餐厅、品尝一款新咖啡……推销员,真诚的产品推广者,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其他人。

这三种人物的存在,解释了互联网营销里很多显现:找大V、找知名人士站台、做地推广告……(据说Keep能流行起来,就是因为他们在很多平台的健身社区里大量做广告,给一些健身达人或者有建设需求的安利软件,当Keep正式上线后这些人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 )

附着力因素法则(Stickiness Factor):信息爆炸时代,如何让人们对你传播的信息、推广的产品另眼相看?——让信息有附着力,在措辞和传达上做些比较简单的修改,就能产生巨大的效果和营销力。

一张精美的图片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但加上“十大你必须欣赏的XX图片”,打开的人肯定不少;之前流行的“不转不是中国人”系列,让消息在传播过程中有了“附着力”,至少,会引起不少让你的注意力。

环境威力法则(Power of Context): 人们对环境的改变不只是敏感,而是极度敏感。

一个人读书和一群人读书不一样,群体性的阅读利于形成更为广泛的口头传播。“为了发起一场大规模的流行潮,你首先要去发起许多小规模的流行”。多小?——人数控制在150人内(《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中也提到了150人理论,好像是说组织人数控制在150人以内是最好管理的)。

Facebook最开始也是在校园之间流行,最后流行到了整个互联网平台(天朝除外),知乎也是最开始的一些大V之间流行,最后推广到全名。

对于从事运营工作的人来说,这肯定是一本好书。他印证和指导了当前很多产品和品牌的营销方案。

而作者,从身边和一些历史例子中总结出了这些法则实属不易。所以,这就是带着脑子生活和不带脑子生活的区别?至少,人家能写一本书。

但是。。。。。。实在受不了整个本书中,大部分都是例子,这样显得作者提出理论时很没有底气。。。。

总之,这不是一本值得精读的书。。。。。但愿我以后发现它的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希望这是一篇能打自己脸的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qw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