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养不起一片万马奔踏的草原

养不起一片万马奔踏的草原

作者: 心中充满B数的熊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8-04-12 15:17 被阅读0次

    特别提醒

    本文可能会涉及诸如巴拉巴拉等敏感词.

    围观前请谨慎斟酌.

    全篇阅读时间为10分钟左右.

    但有效期可能抵不过一碗泡面

    01

    两年以来的职场生涯让我意识到, 工作中最让人沮丧的事情并不是出现了无法逾越的问题, 而是遇到了无法逾越的人.

    02

    但稍加思考后我发现, 这个问题并不只是针对工作有效, 事实上它几乎会影响我日常生活的绝大多数时间的关注重点, 因为它会发生在每一次的交流之中.

    只是最近特别多罢了.

    03

    而立之年的无名叹息只是让我愈发发现, 我的世界变得并不是更好而是更糟的原因是因为人和人居然还能交流这个惨痛的事实.

    我们会看到非常多的例子, 不仅有当年 "不管你信不信, 反正我信了" 的蜜汁自信, 也包括最后沦为 "文明观球" 的两会记者 "红蓝表情包". "言不由衷" 后的 "词不达意" 想必是语言自发明以来最大的 "副产品": 你会发现 "绝大多数" 情况下的发问人都不愿, 不意, 不期, 不能更不是在交流中寻求真正的答案, 他们是在屡试不爽地将自己代入到这样的偏好之中: 比起寻求迷宫的出口, 他们更愿意沉迷在涉及迷宫的设计权, 解释权, 控制权, 包装权和审美权的 "一切尽在国军掌握之中" 般的装睡之中. 一个本来只会出现在小学五年级数学考卷上价值一分(当然满分为100分, 作者按)的判断题, 居然能被提问者层层包装玄之又玄地变成至少要花上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意兴阑珊的飘飘然, 这让我不得不怀疑当年 "天粟雨, 鬼神哭" 的神话到底藏着什么样的魔幻主义现实.

    04

    你以为你交流的是事实, 但是其实你交流的只是情绪.

    05

    在我自己的感觉中, ''三观'' 的问题一直是人对人(也算某种意义上的People to People, P2P)交流中从最直接干脆地从事实走向情绪的方式. 但是我自己对三观问题的避而远之还是在工作领教了别人的三观之后.

    当年一个和我有 "90后-80后=10后" 那么多年龄差距的女同事曾经在公司食堂问过我一个如今看上去非常艰难的问题:

    "假如你女朋友得了绝症你会不会和她分手?"

    如果换成现在的我, 一定会和颜悦色地夹起还在滋滋冒油回锅肉回敬她道 "你觉得呢?", 甚至还会不失时机地翘起自己的兰花指给她一个能折射出彩虹光芒的白眼. 但当年单纯的我还是以为这只是一个更加注重实事交流的提问, 于是针对这个问题我问了如下三个子问题:

    • 绝症是什么绝症, 是遗传的还是传染的(比如白血病或者艾滋病)?
    • 这个绝症到底是怎么得的, 是因为我的原因还是因为其他?
    • 绝症阶段又是什么? 是已经到了临终关怀还是那种天天在下坡路上却发现没有刹车可用, " 虽然年年盼王师, 王师还要五十年" 的绝望?

    女同事显然流露出了 "我的迷宫我做主" 的不耐烦情绪:

    "没有那么多假设, 就是一个绝症."

    虽然我已经发现 "事情正在起变化", 但是我依旧告诉她:

    "会."

    结果可想而知, 我邂逅后毕业之后的第一场 "三观牌" 玻尿酸微整形. 在经历了接近十五分钟后迫击炮式的 "道德轰炸" 后, 女同事心满意足地告诉我:

    "你这样的人就该一辈子单身."

    当然我也不是纯粹的 "黑人问号", 于是我问了她一个同样的问题:

    "假如你男朋友得了绝症你会不会和他分手?"

    然而还是怪自己太单纯, 老实说她的答案让我感觉到了初次看到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一样的金色光芒:

    "我拒绝回答这个问题."

    默默在心中燃起一把火, 再恭恭敬敬地烧上一炷香.

    岁月安好.

    06

    之所以会有不欢而散, 正是为了那一别两欢.

    有的时候我觉得生活中几乎所有的挫败感都与这种情绪的交流如影随行.

    而被大量的无效交流充斥了我的日常, 其后果当然是凝结成了无可辩驳的悲伤. 然而无法摆脱这种悲伤才会给人带来更大的绝望.

    毕竟在水泥做成的森林中, 涂白才是诗的底稿.

    07

    虽然我最终并没有选择从事教育行业, 但是我依然认为 "好为人师" 不应该放在 "为人师表" 的范畴之内.

    正如某个程序员所说, 教育和编程本质是一样的事情, 教育应该是用事实说服对方, 正如编程用代码说服机器. 尚不知道是否是虚假的童年带来的结果, 但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显然花费了我很长的一段时间, 而终究让这个理解本身职业化又花了比前面多得多的时间. 等真正觉察到老师是一个令人尊敬的职业的时候, 已是完成了不那么初等的基础教育的多年之后.

    坦诚地讲, 大学时间里的家教生活最重要的地方, 并不是给我提供了理解知识的全新方式, 也不是让我实践了过去长时间里以为的 "春蚕至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的妄想. 事实上, 我觉得作为一个老师的真正的尊严开始于我接过学生上交的学费的那个时候. 正如程序猿写代码, 总结到底还是要工资的:

    毕竟你说你是一个超一流的IT狗, 但是你天天和一群你觉得不行的486较劲, 还免费给别人升升级, 你说你是不是傻?

    08

    如果用时髦的 "区块链" 来说明的话, 学费是教育之所以有效且真实的基于时间戳的全网广播的工作量证明. 换句话说, 学费是老师成为一个劳动者的根本原因, 即便是释迦摩尼, "如是我闻" 前也还是需要去该吃饭吃饭, 该化缘化缘.

    所以当进入大学, 当我理解到老师的工资和学生的学费并没有直接关联的时候, 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会有如此之多不仅让人瞠目咂舌, 同样也让人颇为惋惜的结果了.

    我们时常讲, 一个好的制度会让坏人干好事, 而一个坏的制度会让好人干坏事. 而作为一个普通人, 一个制度本身的好坏, 其正统的评价权却从来没有归属于这个制度的亲历者, 这确实不得不说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

    09

    当代中国的大学管理者对学生真实情况的掌握, 甚至达不到电话诈骗犯对行骗对象的了解程度. 而说句更不好听的话, 学生对于整个学校的真实用户体验可能还没有淘宝做的细致, 毕竟淘宝买到次品还可以来个差评, 学生遇到问题可能真的只有 "鱼翔浅底, 鹰击长空, 万类霜天竞自由"了.

    举例而言, 大学时代的学生评教系统依然历历在目, 该系统只是每学期一次地, 机械而徒劳地增加了我和食堂三块钱一碗的水饺亲密接触的难度. 左思右想, 唯一能从中得利的怕是只有学校教务开发系统外包服务商而已: 毕竟这是一个共赢的局面, 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管理学校的管理者, 一个 "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电子系统维护的正是这些俱无用处的万事安康的存在感. 而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你遇到了一个只会情绪交流的导师, 估计你只能自求多福了, 阿门.

    10

    由内而外的虚脱感同样适用于绝大多数的主义或者教条或者信仰的持有人.

    无论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皈依者狂热总是比比皆是. 试图用一种规范来重新定义自己的人比起自我认同, 其实渴望的更多的是别人的认同. 而从历史上来看, 试图用嘴改变世界的人要不然成为了哲学家要不然成为了疯子.

    长久以来的教育隐藏了这样的一个冰山般的, 被绝大多数人回避的事实: 交流的结局一定是沉默. 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沉默, 还有人和人自己的沉默. 那些看得见的沉默就像海绵一样隔绝了无数人的呐喊, 对房间中视而不见的大象的自以为然充斥了整个公共话语圈. 在这个意义上, 窒息的感觉不是溺水时的惊心动魄, 而是明明还没扑腾两下就波澜不惊的浮尸.

    11

    言论自由或许是好的, 但自由本身的代价往往难以承受. 因为宣传和促销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 简单来说都是把自己不想要的东西高价卖出去. 然而肉食者的逻辑越来越纯粹, 他们并不想交流, 他们只想把世界变成这样的一个集合体: 在其之中, 只有 "正确的废话" 组成的明镜止水般的海洋和时不时在海洋中漂流的少年们.

    这种感觉像极了罗马帝国的占卜官们: 虽然知道彼此都在说胡话, 但是相视一笑时的淡然显示出他们并不是像外人以为的那样的傻子.

    12

    "如此生活三十年
    直到大厦崩塌
    一万匹脱缰的马"

    然而,
    读不起武汉理工大学的熊老师的脑海中养不起一片万马奔踏的草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养不起一片万马奔踏的草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qz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