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事情变简单,习惯成自然

事情变简单,习惯成自然

作者: OutofShawshank | 来源:发表于2020-06-28 21:02 被阅读0次

    2010 年10月的一天晚上,一起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Kevin Systrom 和Mike Krieger 发布了照片分享应用Instagram(Ins)。

    这款作品历经几个月的开发后,终于登上世界的舞台。

    两位创始人深知人们喜欢分享照片,但他们并不是最早发现这一点的人。

    强大的竞争对手早已存在,比如Flickr、Facebook。

    这可都是有钱有势的主,并且已经在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全功能体验。

    Ins呢?只是他俩在一个咖啡馆里折腾出来的一款小产品。

    事情变简单,习惯成自然

    不过他们有自己的绝招。

    别看分享照片现在很容易办到,在当时却有点复杂,于是他们把整个流程浓缩成了三步:

    第一步:打开 Ins,拍照。

    第二步:给照片挑一个现成的滤镜。

    第三步:确认发布。

    两年后,Ins 坐拥 3000 万用户。

    Facebook 见机不妙,花了 10 亿美金,把这个拦路虎变成了自家人。

    如今,Ins 的月活已过 10 亿,估值超过千亿。

    今天还活着的所有照片分享类应用,几乎都借鉴了这个思路。

    成功的背后,是简单朴素的真理:

    把人们想做的事情变得简单。

    Fogg 的行为模型


    作为Ins 创始人在斯坦福大学时的导师,BJ Fogg 功不可没。

    这一切的核心思想,都来自于他提出的行为模型:B=MAP。

    B 就是行为,MAP 分别代表动力、能力和契机​。

    他认为,我们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这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者齐备,这个行为就会发生。

    其中,动力和能力的关系,BJ Fogg用了很简洁的图来表达:

    事情变简单,习惯成自然

    纵轴表示的是动力,从上到下,做事的积极性由高到低。

    横轴表示的是能力,从左到右,做事的难度从难到易。

    内收的那条曲线是行动线。

    在行动线右上方,表示既有动力,做起来也简单,这事能做成。

    在行动线左下方,表示既无动力,做起来还困难,这事做不成。

    图上举了个例子,每天 20 个俯卧撑,对于很多人而言,既没动力去做,做起来还有点困难。因此,不大可能成为习惯。

    这个 动力-能力模型看似简单,其实作用巨大。

    无论你想养成好习惯,还是摒弃坏习惯,核心思路已经摆在这了,接下来就是怎么设计,或者说套路自己。

    阻止我们行动的到底是什么?


    小而简单的事情做起来不酷,没什么可炫耀的,但是容易成功。

    成功会让我们觉得很开心,很爽,于是就有更大的动力去做,自然就能持久了。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不就是我们常说的日拱一卒嘛。

    懂归懂,实操起来是另一码事情。

    什么样的事情算简单,这个问题问不同的人,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答案。

    一件事情,可以从五个维度来具体判断它的难易程度:

    时间、金钱、体力、脑力、生活规律。

    前四个应该好理解,最后一个是指这件事情对你现在生活规律的影响,需要做出多大的调整。

    把这五个维度串起来,就成了一条「能力链」。

    事情变简单,习惯成自然

    和「木桶效应」类似,你的能力链的强度,取决于链上最弱的那一环。

    这五个维度中,只要有一个困难到让你打消做一件事情的念头,那你就不会去做了。

    拿跑步举例子,它几乎不费钱,也不费脑子;但需要花时间,会耗费体力,还需要改变现有的生活规律。

    对很多人来讲,时间、体力、生活规律这三点,都可能是链上薄弱的环节。

    五缺仨,也难怪养成跑步的习惯这么难了。

    像这样,只要是形成起来比较困难的习惯,都可以从这五点找到症结。

    那接下来,就是讨论如何把事情变得简单了。

    把事情变简单的三种思路


    第一种: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自己网上找找教程,请教请教朋友,或者去找个老师,这些都属于可以提高技能水平的方法。

    拿我自己来举例子,刚开始跑步的时候,跑个几公里就累的要死。

    我心想不科学啊,这么轻飘飘的一个人,就去找了名叫《骨骼跑步法》的书,作者是日本跑步圈大神级人物铃木清和。

    书里说,常人跑步的姿势分为三种:摆荡型、扭转型和活塞型。

    事情变简单,习惯成自然

    每一位跑者都需要通过自己的身材,比如上身和腿的比例等,来调整自己的跑步姿势,从而更省力、更不容易受伤地跑步。

    后来我发现的确是自己跑姿不对,换了姿势练习了两天,效果立竿见影。

    第二种:借助工具或渠道

    继续以我自己为例子。

    疫情在家,被逼成了个厨子。

    天天倒腾三四个小时,特别是备菜时的各种切条切丝,对我这种新手来讲,既费时又费力。

    后来看Fogg写的这本书时,书中一个案例给了我启发,原来有个东西叫切菜器,就长下面这样。

    事情变简单,习惯成自然

    二话不说,立马下单。

    买来用了下,真香。

    这里我还想多说一句:开放的、愿意尝试的心态,应该是你首先要借助的工具。

    第三种:降低行为本身的难度

    这里面还细分为两类:

    第一类:如果是一整套动作,就进行分解,先做第一步。

    还是拿我自己举例子。(我这也算是掏心掏肺了)

    去年年底我开始学吉他,因为方法有问题,断断续续学了几个月也没啥长进,和弦按得我手指关节生疼。

    本来是打算培养个爱好的,结果特么反而成了精神负担。

    心想这样不行,就找了个老师带我。

    他就是采用分解动作的办法,原来需要食指中指小指一起上的,现在先上食指,练熟了,再加上中指,也练熟了,再练完整形态。

    几周下来,我已经学会几首简单的曲子了,每天自觉抽时间抱起吉他玩一会儿,丝毫没有强迫自己练习的感觉。

    第二类,如果是重复的动作,就把动作数量减少到最低。

    这个大家都好理解,要做五十个俯卧撑,就从先做一个开始。

    只要开始做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百试百灵,就不再多说了。

    事情变简单,习惯成自然

    写在最后


    好,到此,我们把 Fogg 行为模型三要素中的能力部分,算是说完了。

    上篇文章和这篇算是连贯的,我把内容一起给你总结一下:

    首先要确认自己的渴望,通过头脑风暴,去匹配能帮你实现渴望、且你本来就愿意去做的「黄金行为」。

    然后判断做这件事情的难度,可以从时间、金钱、体力、精力,以及对现在生活规律的影响等五个因素去考虑,着重解决其中的薄弱环节。

    最后,沿着三种思路去降低难度,要么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要么借助工具或渠道,要么调整行动本身的难度:如果是一整套的动作,就进行分解,从第一步开始反复练习;如果是重复性的动作,就把数量降到最低。

    到此,你应该开了一个好头,找到了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并且做起来也不难了。

    但是,我们的目标不是只做一次,而是持续做下去,直至能够自发自动地去做。

    想达到这点,还有两个因素至关重要,咱们下次再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事情变简单,习惯成自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rg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