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随着青春消逝,半世浮沉,看尽世间繁华,消沉了意志,也感受了人间沧桑。
人生路上走过风雨,回首半生已过,如今白发已生,没有了生活的热情。
人到中年,意志消磨,没有了拼博的动力,总是想停下来看看身边的风景。
做为一个江苏人,在苏州生活二十年,不知不觉中对苏州的生活产生了厌烦。苏州是大部分中国人理想的生活城市,鱼米之乡、风景优美、生活富足。然而就像越来越多的零零后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一线大城市生活一样,苏州的生活其实和这些一线城市差不了多少。一样的雾霾、一样的车水马龙、一样的九九六,可能大部分人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努力工作几十年的收入都不够买套小户型住房的,养不起孩子、生不起病是这些大城市的通病,为什么中国农村有那么多留守儿童,那么多空巢老人,因为年轻人都在大城市这个囚笼里。八零后九零后的城市打工人哪个不是夫妻俩都在上班的,孩子要么在老家跟爷爷奶奶过,上学没人管,要么在城市里上学一样没人管,因为他们大部分的爸爸妈妈都是八点以后下班的,回到家只来得及吃口饭。这样的工作节奏,生活压力谈什么乌鸦反哺、谈什么教育子女,只不过是坚持活着罢了。
曾经有个朋友,生了二胎,两个孩子都在老家,但是爷爷奶奶不喜欢带孩子,孩子爸爸又不会带,在老家收入又低,还不肯照顾孩子。这两个孩子每天在家除了不会饿着,其他的根本没有人管。这个朋友又想回老家陪孩子,又放不下还算轻松的工作,因为他们还有房贷,有工作还能有个收入还贷,没了工作连生活都没了来源。因为这个她已经纠结两年了,她总觉得对不起孩子,孩子因为缺少陪伴、缺少照顾,饮食缺少营养,又缺少锻炼,现在才初中毕业,个头才一米五不到,就已经停止长高了,还不停掉头发。但是她一点办法也没有,她回去了就连孩子的基本生活保障都保证不了了,更别谈精神陪伴,身体健康了。
所幸,我只有一个孩子,发育也还好,学习也不用操心,家庭收入也能基本满足生活需要。
但是,我经常在想,人活一辈子是为的什么,为父母?为儿女?还是应该为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的智慧告诉我,应该先已后人,抛开了经济基础谈善良、爱心、人性如同空中楼阁,经不住风吹雨打。如果一个人在满足了自己及家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了以后,还能想着去照顾一下周围的人,那就是大善了。
马斯洛的五大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这几个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后,就需要追求尊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了。
人到中年,看到自己日渐增加的白发,我开始明白:当人生慢慢走向终点,应择一座城终老,为自己的人生安排一个归宿,画一个句号。
于是我开始寻找一座城市,能适合居住生活,不需要繁华都市,不需要车水马龙,只要能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可以了。我知道,要找到这座城市,就一定要远离都市,远离繁华。
贵州凯里,一座西南小城,有多个少数民族居住地,青山环绕,空气清新,生活悠闲,消费水平不高,是理想的居住生活城市。
是时候了,让生活慢下来,不要背着沉重的生活压力奔忙在城市里,在这座西南小城终老此生,望星啸月,观云赏雾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