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这半年我的改变

这半年我的改变

作者: 半日闲brx | 来源:发表于2016-08-27 12:14 被阅读125次

    兴趣可以让人自律,自觉去做喜欢做的事情。来说说我的改变,给大家个借鉴。

    工作五年后,进入倦怠和瓶颈期,上升空间为0,工作枯燥,体会不到自我价值,想换工作。找了一圈,发现只会一门语言,很鸡肋,有家有口的,换行业从0开始也没那个魄力。

    5年来我的状态就是早上起来骂娘不想去上班;下班回去沉浸在美剧,韩剧,电影里不可自拔,经常看到半夜1点依旧不想睡。因为只有晚上这一点时间是自己的,晚睡等于每天多活几个小时。

    看美国版知乎,提到为什么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有个高票回答说,从早上7点,到晚上7点,做一份觉得枯燥无趣机械的工作,在你人生里最宝贵,精力最充沛的时间里,你完全就是一个Garbageman(垃圾人)。这句话贴切地描述了我的困境。

    在朋友的指点下,用简书,开公众号,开始写文章。朋友之所以鼓励,也是看到这么多年我唯一坚持下来的事情,就是偶尔看书,写字。

    最开始的时候不知道要写什么。试写了几篇日记风格的,投简书的首页投稿,写到第10篇——《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第一次通过首页投稿。这是看了两周多,7本书读了2~3遍留下来的读书笔记。的确鼓舞了士气,也明确了写作的方式是写当下的思考感悟,做到有用,有趣。

    然后就开始进入如饥似渴的求知阶段,因为白天上班,晚上回来要带娃,能求知写文字的时间只有通勤路上,以及娃21点睡后。地铁里人多看不成视频和书,就听喜马拉雅FM里的节目,听点《罗辑思维》类的知识科普音频;有空间可以看手机时,用刷单词APP背单词,或者看网易公开课里的课程。

    想写有用的文章,就要接触先进的思想,学些提高心智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就要学好英语,达到能阅读原文的水平。我们现在经历的各种,欧美国家都经历过,可以把他们当老师。

    最近看到的好几个牛人都是新东方的,比如《你只不过是看起来很努力》的作者李尚龙,爱奇艺辩论节目《奇葩说》里的艾力,《拆掉思维的墙》,《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的作者古典,还有《时间的朋友》的作者李笑来,都出过书,活出了自己。这更加坚定学英语的决心。

    要积淀,文采,要智慧,就要学好古文,知道逸闻趣事,故事,传统风俗,这是根;

    要写出有趣的文字,就要有阅历,需要看文学,心理学,美学,经济学,历史等众多学科的书籍……;

    对各种行业,人物,要有了解,就要体验各种技能——画画,弹琴,做饭,只有深入掌握这些技能,才能接触到该行业的从业者,甚至高手;才能写出来像阿城的《棋王》,叶广苓的《采桑子》那样精彩的情节,艺术源于生活。

    只有高手最痴,最纯粹,最有料,能给一般人一些成为高手的经验之谈及启发;而有用有趣恰恰是我写字的动力。

    要看的书那么多,时间又有限,就得修炼求知技能,学习阅读技巧,时间管理,任务拆分,提高每天的吸收及输出的效率。

    不知不觉间,养成早起早睡的习惯,晚上看2个小时远远不够。所以就开始学着6点,5点半,慢慢提前,到上班走能多出来2个小时左右看书,不需要熬夜看,困了中午单位午休会就好了。

    为了保证收入,早日实现职业自由,同时克服粗心的毛病,在单位的工作时间里时间里锻炼使用番茄钟,半个小时专注翻译,提高效率;中间会有3分钟到15分钟不等的大小休息。这个时间背单词,也不觉得累,省点通勤时间看想看的视频,因为信息量更大,更直观。而中午吃饭的时间有空用Kindle看些喜欢的小说类。

    在这些不起眼的零碎时间里,我看完了很多本书,除了写作相关的,还看了育儿书,直接可以指导育儿;三个多月背了1000多个单词,听网易公开课,发现居然能听懂了些,看雅虎的News Digest,能连蒙带猜地看下来。原来英语都是一脸懵逼,白学的状态。

    很多喜马拉雅的节目,有好几年前就开播的节目,基本都听完了,学了很多思维方法,阅读方法,发现很多好的书,厉害的人。慢慢开始用脑思考,写自己的想法。

    最大的变化,是对一切开始重新燃起兴趣,知道取舍,分主次;遇到问题,怎么样去找解决办法,并学会吃一堑长一智,而不是埋怨,逃避;领悟到人生重要的是过程,就不会急于做成,急于成为高手,急于求结果。改掉空想家毛病,变得沉稳,坚定。

    不急于向世界证明什么,开始变得自信。通过看书总结方法,并经过实践明白了,细心,专注,高手,天赋,成功,幸福,高情商,这些能够让你感到幸福的属性,都不是天生的,只要掌握方法,积累足够以后,你也可以做到。

    所以,不再怀疑,迷茫,也不会未经努力就否定,自我设限。只是去做,哪怕是如梦魇般的粗心这个缺点,也有信心,有方法,并且一天天在改变。

    而这些,都是开始写文章后出现的变化。所以,兴趣最大的好处,是自律,是充实。是你千方百计,不怕苦累,不怕失败,坚定地朝想成为的那个自己努力,一天比一天变得更好。

    说完兴趣带来的改变,再来看下如何找到自己的兴趣,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们为什么会没有喜欢的事情?有两种原因。1.大多数情况下,你不喜欢一件事,只是因为你没有能力做好它。你只是拿不喜欢作为逃避,犯懒借口。

    回想下小时候,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因为某一次表现不错,受到老师和大人的夸奖而格外喜欢某一科目?

    长大了,在同龄人里发现自己在某一方面能力过人,你就莫名地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去做,而且也非常喜欢这件事?

    不奇怪,因为这是激励机制。什么是高手?就是策略加不断的重复,大量时间的投入。这种一次次的反馈激励,使他们坚持了下去。

    李笑来在《把时间当做朋友》一书里提到,喜不喜欢一件事,是结果,你得下功夫,坚持到最后,才能说这个事情你尽力了,就是不喜欢。而不是仅凭脑海里的抽象想象,轻率地下决断说不喜欢,你是在扼杀自己的可能性,在自我设限。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你连其中味都没尝,遇点儿困难或者觉得重复无趣,就想放弃,根本没资格讨论好恶。它只是你临阵逃脱的幌子而已。毕竟比起我无能,我坚持不下去来说,一句“我不喜欢”,多傲娇,多有面子。

    想起来知乎里有人问,成年人学钢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有个高票回答说,你妈老了,打不动你了。钢琴练习绝非你以为的高逼格,每天都要练单调无美感的练习曲,无丝毫乐趣可言。急功近利,懂得啥叫无聊的成年人很难坚持下来,所以钢琴最重要的是童子功。

    2.极少数情况下,你做的非常好,无可挑剔,但你还是不喜欢它。

    这种事,只发生在高手身上。而解决起来也非常简单,换个事情去做就好了。比如辩论节目《奇葩说》里那些大放异彩的奇葩辩手们,都是多面手,高手的确都是多面手。因为他们通过做成一件事情,积累了很多好的习惯和方法,这些东西是可以跨领域通用的。

    例如第一季辩手马薇薇,不打辩论的时候做生意。第三季冠军黄执中,早年他是学校的老师,也不耽误他做辩论界大牛。再比如《跨界歌手》里最典型的王祖蓝,歌唱的非常棒,谐星做的也风生水起(小沈阳和刘涛在原有职业里表现也不错)。我会在另一篇里总结成为高手的路径,这里不多说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半年我的改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tt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