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社会化学习02】:从课到指南

【社会化学习02】:从课到指南

作者: 欧小丽 | 来源:发表于2023-05-13 09:43 被阅读0次

下午场的学习,王子亲自上课。

01《鸡兔同笼》备课指南

仍然按照三段式的备课,比较清楚。

学习单的设计:

“我的目标”:“搬”教参,“删”二维(情感态度不用写上),“改”表述(将老师视角改成学生视角)

“我的研究”:“搬”教材,“改”路径,“增”提问

一张学习单需要小组4个人有3个人做出来,这是43原则。

“鸡兔同笼”这节课,真的很难上。北师版将此内容放到了五年级上册,也仅仅是用尝试中的列表法来做。人教版放在了四年级上册,方法涉及到画图法、列表法和假设法;苏教版放到了六年级下册。可想而知,这个课题放到四年级来上,是难度很大的。

02《鸡兔同笼》如何上课

小组共学之后,进入问题收集和整理环节。

9个小组提出了9个问题:

不同方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两套方法本质是试一试,有可以不试的方法吗?

九大方法都有哪些?哪些方便、实用?

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算鸡兔同笼?

鸡兔同笼到底是解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还有哪些问题也算“鸡兔同笼”问题?

如何判断应用题是否是鸡兔同笼问题?

鸡兔同笼的问题这么难,它的意义是什么?

鸡和兔的头是不一样的,明明可以知道它们分别有几只,为什么还要数脚数?

老师分析问题,圈定问题,并让学生组内讨论。

选定一个学生上台分享画图法。一个组四个人都举手才能被老师选上。老师选定一个组,说:“不选组长,组长推荐一个。”组长推荐了一位,老师问为什么推荐他?组长说他需要帮助。老师说:“我以为他会推荐组内能力最强的来讲解,结果他推荐了一个最需要帮助的,需要锻炼的,太好了。”再问被推荐的同学,愿意吗?那位同学说:“我愿意锻炼。”

这个环节,老师的引导值得商榷。因为会有潜在的标签贴在了孩子身上:我是不太好的学生。学生的说法会来自老师平时的评价,但老师可以这样引导:“你推荐他,认为他是最需要帮助的,你能不能从表扬他的角度说一下推荐的理由呢?”或者一开始老师就加上这个推荐理由,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隐性的标签暗示了。

一位学生上台分享,问了两个学生:他是学霸吗?学生反馈说不是。将他请到台上分享后,让全班学生喊:他是新学霸。

这个环节也值得思考: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要给学生贴上学霸的标签吗?学霸、学渣的标签是不是应该慎用呢?学习应该推崇努力的学习姿态,而非一个惯用的有区别对待的标签。

03“质疑问难”操作指南详解

(1)引领:质疑深化要实现的基本目标

保底:错误到正确、

澄清:模糊到清晰——基于问题,

拓展:单一到多元——基础保底,抓住契机,引导深化,拓展整体

深化:肤浅到深刻——抓住关键,及时追问,由表及里,感悟思想

联系:零散到结构——基于问题,整体视角,寻找联系,完善系统

延展:课堂到课外——问题漂流,问题手帐,问题银行

(2)过程:开展教师参与下的质疑深化

筛选:基于“批阅标记”的问题梳理——快速浏览,分类张贴,解读阐述

讨论:组织学生再次展开对话交流——问题挑战,全员卷入,跟进追问

追问深化:借助深度追问完成终端板书

(3)核心:基于学生提问的双重板书设计

初始板书:基于核心问题设计初始板书——底层骨架、重点突出、提供支架、便于交流

终端板书:基于深度备课设计终端板书——锁定问题,课标理念,体现进阶

求差分割:寻找增量部分进行模块分割——依据问题,分块设计,体现关联

佩服社会化学习团队的思考与实践,能够形成这样的操作策略。当然,如何将这些策略变成我们自己的操作指南,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社会化学习02】:从课到指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we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