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长门村打狮渊源记

长门村打狮渊源记

作者: 长林张少 | 来源:发表于2018-03-04 18:59 被阅读0次

    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讲舞狮表演,中国人都不陌生。可长门村特有的打狮表演或许人家就有些陌生了。

    民间舞狮表演都是以“舞”为主,而在长门是以“打”为主的。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除外形与大多文狮武狮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沉著刚健,威严有力,动作粗犷好战,它是以象征关公的红黑色的面貌示人。俗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徵,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重大活动里打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样如意,事事平安。

    长门,原名长林,旧属廿一都。解放前这里都是原始森林,野兽众多。张氏先人在此居住,在河边洗菜,菜叶顺河水而下,下游的村民才知道这里有人居住。明朝时期村中有十八个姓氏,如今很多地名如“郑坑、苏洋……”都是按姓氏居住而得名。直到清朝初期开始,长门张氏人口才繁衍众多,其他姓氏人员渐渐迁出。如今只剩张、邱、陈三个姓氏。

    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野兽猖獗,老虎动不动就出现在村庄,各种野兽来村内打扰。村民们为了驱赶野兽来侵,就用晒谷子的“箜箕、朗筛、簸箕”等物来驱赶。

    那些野兽来去如风,专门破坏农作物,包括稻谷蔬菜等等,村民不胜其烦,乡民们就商议消灭那些野兽。有智者献议:用竹蔑及纸在簸箕上扎成狮子头的形状并彩上颜色,再以各种形状的布,如方形、三角形织成兽身,两人躲在狮被里,一前一后扮成狮子。再集勇士数十人持锅等打响的器具,并有一人手持双菜刀立于一圆砧旁敲打。

    一切就绪,他们埋伏于进村路旁,该路为野兽必经之地。当野兽出现时,众勇士一涌而出,击打器具发出“锵锵”及“咚咚”之声,如雷贯耳,只见一头狮子被众人拿着各种农具拼命敲打,野兽见状惊骇落荒而逃,从此销声匿迹不复出现。

    为了庆祝驱赶野兽成功及纪念以“打狮”吓唬野兽的功劳,村民便于春节及重大节日时将它拿出来舞动。有的人更建议把它命名为打狮。因为狮是兽中之王,勇猛的代表,原来它们看见的是狮子都被打的就地救饶的,怪不得见此不敢再来侵犯。

    直到清末,匪患众多,村民们习武保家,因此,以永爱、永群公为首的南拳在长门落地生根,特别是其子美住、美约公的虎拳在当地颇有威名。在民国二十几年,张美仪之子张克椿、张克塘在全县组织民间比武大赛中,分别荣获第一、二名,被国民政府授予锦旗和牌匾“我武维扬”等荣誉。每年农闲时,两兄弟就组织村民习文练武,把在原有的打狮基础上结合虎拳所创造出的一套“打狮”拳术,去掉那些锄头等农具, 分为狮迎路、狮滚肚、狮朝拜。又将拳、双刀、铁尺、钩刀、枪、棍、耙兵器融入进去,分为七步打。为了表演时的狮子好看及耐用,狮头由牛皮钉制而成,直径约58公分,狮背长3.6米,宽3.6米,全是有一整块布覆盖。为了增加热闹的气氛,原来打狮时所敲打的器具便改为锣鼓,配以一定的节奏融合步法来表演。演变成现在长门所特有的“打狮”拳术,使娱乐和健身融为一体。

    为此,才有了在今天长门重大节日(特别是每年重阳迎圣诞节日)时你所看到的“打狮”表演。

      

      人们相信狮子有去霉气,迎喜气的效果,所以,大家都喜欢去触摸狮子,以求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通过打狮避邪,做生意的则大展鸿图。

       这只关公狮与别的地方的狮子不一样,也带出不同的意思。打狮队象征着全民团结;进一步希望全民团结之后,秉持关公义气凛然的气概下,讲到做到,一团和气地为长门奋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门村打狮渊源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wx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