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晓晓和小辫子(小说)

晓晓和小辫子(小说)

作者: 桃花十里铺 | 来源:发表于2023-12-13 23:23 被阅读0次

    晓晓和小辫子(小说)

    文/茯芝苓

    晓晓,宁夏西吉人。小辫子,甘肃静宁人。两个同龄但不同命的人。

    小辫子是晓晓三舅爷的二女子的儿子,是晓晓的姨表哥。

    刚听到“小辫子”时,晓晓不由地失笑:觉得这个名字太土。在知道了小辫子的哥哥姐姐后,晓晓便对“小辫子”有了想法:小辫子的哥哥叫丰收,姐姐叫丰盛,并且他的堂哥堂姐都是“丰”字辈,按说小辫子也得起个“丰”字名才对呀!晓晓觉得这真是一个伟大而不凡的发现,第二天就兴冲冲地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父母,还希望他们啥时候去姨姨家浪亲戚时能把我的这一发现告诉姨姨姨夫,让他们把小辫子的名字改过来。“小辫子”三个字写到户口本上,那真个是羞死人咧!没想到的是,爸爸居然批评了晓晓,说你一个学生娃娃不好好念你的书,一天胡操心这些事情干啥来!小辫子就是小辫子,么一点麻达!

    晓晓想问一下为啥要起名叫“小辫子”,但看到爸爸一脸严肃的表情她就乖乖地做作业去了,想着等爸爸不在家的时候再问妈妈也不迟。没想到这个疑问一搁就搁了好多年,在这这些年里晓晓不是没有听说过小辫子的事,只是她一直忙着学习看书做作业,忙着考初中考高中考大学,就慢慢地把小辫子的事忘得一干二净。这件事与她的学习、升学比起来,简直就不叫事。

    “人家叫小辫子跟我连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我还曾经试图要改变人家的名字,哈哈哈,小时候的自己咋就这么失笑!”其实,那个时候叫这种名字的人很多,一家子的娃娃名字差的远的、名字没有相同的字的也很多,晓晓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到了一种自己注意到的现象而已。贱名好养,名贱命好,这些隐藏在小辫子、狗粪、狗蛋这一类的名字后面的内涵和道理,晓晓也是到后来上了高中才知晓的。“或许,这就是地域文化心理吧!”晓晓是这样对自己说的。可是她却不知道在“小辫子”的背后却有着不一样的故事。

    晓晓在初中毕业后,听说过一回小辫子的事。中考,晓晓以高分考进了银川的一所高中,家里人都高兴得很,就趁着假期带晓晓去舅舅家。晓晓的舅舅家在静宁县一个叫“卧龙”的村子,从晓晓家到卧龙村要走一个上午(现在路修好了,也有了更先进的代步工具,用时要少得多)。在舅舅家,晓晓听说了一些小辫子的事。小辫子比晓晓大10个月,小辫子是正月里出生的,而晓晓是十一月底才来到世上的。但是小辫子比晓晓低一级,晓晓初中毕业时,小辫子才考上初三。听说小辫子的学习也很好,绝不在晓晓之下,几乎年年考试都是他们班的第一名,学校发的奖状、笔记本、钢笔都多得很,家里的墙上贴得满满儿的全是小辫子的奖状,听说总共二十一张左右。晓晓心里一盘算,了不得,小辫子的奖状居然比自己的还要多,等他上完初三,那就更多了。于是,晓晓觉得这小辫子肯定也是个厉害的娃娃,就暗暗地希望能够见上小辫子一面、希望小辫子也转舅舅来。但晓晓始终没有盼来过小辫子。

    舅舅家那天很热闹,四个姨姨都来了,三个舅妈也都在。吃过晚饭,休息的当儿,男人们都到上庄下棋去了。女人们就坐在舅奶家的上房炕上扯闲,东拉西扯,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晓晓靠近炉子坐在了炕边上,给舅奶奶还有几个爱喝茶的舅妈姨姨炖茶喝,一人一茶罐子地轮着炖。同时,她也竖起耳朵认真地听她们的谈话。晓晓这个人别的喜好没有,就爱听个大人们拉闲,特别是喜欢听爷爷奶奶这一辈的人之间的闲谈,他们可以说到很多事情,毕竟他们活得年成久,经见的多,对晓晓来说,从他们嘴里流淌出来的那就是精彩绝伦的故事,简直就跟妈妈讲过的古经一样,吸引人得很!虽然舅奶奶他们娘儿几个说的很多人晓晓不认识,说的事儿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晓晓都会认真地听。后来,她们说到了晓晓,说这个女子算是给老七挣了一口气,咱们姊妹几个家的娃娃还没有一个上过高中的,老七家的娃娃就考上了,还一下子就考到银川了。老七是晓晓的妈妈。她们说的时候,晓晓心里很高兴,她想妈妈肯定也很高兴。晓晓听到妈妈很谦虚地应承着,说晓晓还是不太行,我们村里还有比晓晓考得好的,等等,诸如此类的话。晓晓趁着往水壶里添水的当儿瞄了妈妈几眼,妈妈很平静,脸上的气色跟谈起晓晓之前的一模一样,只有晓晓能看懂那眉宇间流漏出的自豪与欣喜。

    说着说着,大家就说起了小辫子。小辫子和晓晓一样,学习好得呱呱叫,不同的是,他的命没有晓晓的命好,晓晓可以继续到省城去上高中,而他则连上高中的机会都没有。最先说到小辫子的是晓晓的二姨。晓晓二姨比晓晓妈大了好多岁,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俩是母女。这位二姨满脸褶子,深深浅浅的全是被岁月的尖刀割过的痕迹,受过生活的苦。说起话、做起事来却麻利有范儿,有一种“生活待我多磨难,我视磨难如草芥”的无畏与霸气。也因此导致她一大声说话就会到处飞溅着白沫子,她自个儿却也不注意,有几次都飞到了晓晓的脸上,晓晓不好意思说,就悄悄用手背擦去了。

    二姨姨说,老七呀,你的娃出息得很,马上就要上高中了,可是你知道吗,咱那可怜的姐姐桃子的娃可就不一样,学习跟你的娃一样,好得很,可就是没机会再上学了,唉,娃娃的命苦着来。

    接着,大家就围绕晓晓的远房姨姨桃子和她的儿子展开了。从她们的谈话中,晓晓知道小辫子的爸爸,桃子的男人,一个老实本分的庄农人,瘫痪了!

    这都是几个月前的事了,在煤矿上出了事了,拉回来的时候都不是一个全乎人了,到现在还在炕上瘫着来,吃喝拉撒都在炕上,都指靠着小辫子的妈妈桃子一个人。桃子哭得死去活来的,矿上就打发了几千块钱。唉,不过,也是咱家里人孽障,那要是搁在攒劲的人家,叫上一阵人到矿上一闹,那几万块钱就来了。半条人命呀!可怜的桃子,可怜的三个娃娃呀!这以后的日子可咋过呀,可怜得呀!三姨姨一阵伤心,好像这种事情叫她自己给遇上了,不曾想自己竟细声哽咽了起来。

    小辫子爸爸出的这件事,晓晓一家人不知道,不是舅舅家这边的人有意瞒着,也没有这个必要,只是两个村子离得实在是太远,晓晓妈很少去转娘家,天天忙着种庄农,支撑着一家人的吃喝。晓晓爸爸一年四季在外面打工,给三个娃挣学费,一年只回家两次:麦黄六月时节回家一次,帮家里收些庄稼,有时候场碾了再走,往往很多时候庄稼都拉不到场里;过年的时候回来一次。日子紧得很。晓晓妈这几年确实是下了不少苦,一门心思全扑在了三个娃娃身上,浪娘家的次数少之又少。再说,那个时候家里还没有电话,关于娘家那边的事很少及时知道。小辫子家的事,晓晓妈不知道是正常的,更何况还是一个远房亲戚。这不,还是趁着晓晓考上银川这么高兴的事回去转个娘家,给娘家报个喜。

    晓晓听姨妈她们说小辫子爸爸瘫痪了之后,家里的日子就难熬得很,不少沾亲带故的人有好多都去看了。遇到这种事,大家也就是安慰安慰,毕竟事情已经成了这个样子了,日子光阴还得往前继续呀。男人瘫痪对桃子的打击肯定是不小,这个女人悄悄地将一切苦楚全都嚼碎,吞咽到自己的肚肠里去了。没办法,男人这跟擎天的柱子坍塌了,自己就得扛起家里的一片天。小辫子妈妈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是越来越不好了,以前就有病,加上这次的重大打击,整个人瘦了一大圈,憔悴得很。一个人打理着家里家外的所有事情,种庄农过光阴,拉扯三个娃娃,件件样样都得她操心,再也没有一个贴心的男人替她承担、与她分担了。晓晓姨姨说要是三个娃娃都争气那就还轻松些,可是大的两个都么出息,就数这小辫子还争气些,本来大家还指望着他以后能考个大学,带着他爸他妈享福呢。现在这娃娃还能不能继续念书,都是个麻达(问题)。

    小辫子的姐姐丰盛小学念完,就不念书了,用村里人的话说就是笨得念不进去书了,跟着庄里的几个大一点的女子到兰州打工去了。刚开始每年都回来,还能给家里带来几个钱。后来,就没有了音信,说是到南方挣大钱去了,几年以后才回来,但是到现在也没有回来。丰盛刚到南方不久,就给家里打过一次电话,说自己在浙江结婚了,娃娃都几个月了,怕是不回静宁来了。听到这个消息,小辫子爸爸简直要气死了,说自己咋养了个这么个么出息的女子。他冲着全家人吼道,我们家没有这个人,小辫子,你没有这个姐姐!女人桃子愣是抹了几个月的眼泪:我的娃不知道在那么远的地方咋过日子嘞,南方的世界是啥样子的,为啥我娃一去这么多年,到最后竟狠心地连爹妈都不顾了?

    桃子哪里知道,只有自己亲自去看了,才能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么地丰富多彩、多么地吸引人。尤其是像丰盛那种生于山沟、长于山沟的穷娃娃,没见过世面,出去到外面的世界逛逛很快就会失了自己。尾巴翘到天上去了,连自己姓啥都不知道了。这是事实,有不少老实的年轻娃娃出去转上几年,回来就完全变了个样,有些人连纯粹的家乡话都不会讲了,字里行间带着那么些城里的味道,半土不洋,听着别扭得很!好像他们本来就不是乡里人,而是城里人,到乡里浪亲戚来了,怕亲戚们听不懂自己说的普通话,就夹杂了不少方言。这反倒是弄巧成拙了。不用说,丰盛自然也是迷失在了美丽的南方,不愿意回来了。乡村的淳朴和简单到城里有时候会招人笑话的,傻了吧唧的,你得跟上时代的潮流。

    小辫子的哥哥丰收也早就不念书了,跟着三姨夫在建筑上挣钱,内蒙、银川、陕西、山西等,跑了很多地方。按道理说,丰收这娃跑了这么多地方了,也经见了不少事,应该长进了不少,没想到几年以来他还是那样,永远都是霜打的茄子,蔫蔫儿的,不怎么说话。不过每年都能挣来钱,恐怕爸爸出事后,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就靠丰收了。

    出了这样的事,小辫子说是要出去打工帮助家里。桃子坚持要小辫子念书,说她自己照看家里,丰收挣的钱就专门供小辫子上学用。这个女人性子强,两个娃娃已经念不成书了,就剩下这么个碎儿子了,说什么也要让他上大学。但小辫子似乎不愿意继续上学了……

    她们说着说着就有扯到其他的事情上去了,小辫子家的事情就没有了下文。这小辫子到底能不能上学,晓晓也就没听出来。

    后来,晓晓去了银川上高中,在美丽的城市,美丽的校园,有书读、有梦想可追、有知心的朋友结伴同行,还有朦朦胧胧的爱情可供陶醉,人生中最美好的学生时代,最单纯的花季年华。那三年,对于晓晓来说是处处弥漫着淡淡的花香的日子,甜而不腻,叫人留恋,无暇顾及他人。毕业后晓晓才知道,那个未曾见过面的远亲哥哥,过的却是跟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

    听说为了让母亲同意自己退学,小辫子自从上高中后根本就不学习不看书,整天跟一些小混混到处转悠,甚至还帮人打架,为此,老师找他妈妈谈了好多次,每次都是劝退,而每次妈妈都会苦苦央求老师,有时甚至跪在地上泪流满面。在妈妈的哀求下,老师暂时同意了让小辫子继续留校,要求一定要保证他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然而每次,小辫子都是变本加厉,好像故意跟妈妈作对。这样折腾来折腾去,妈妈无奈地同意了让小辫子退学。退学的小辫子一改之前打架斗殴的毛病,跟着村里人到外面打工挣钱去了。听说刚开始的几年,小辫子时常受到一些人的欺辱和刁难,各种脏活累活都由小辫子承担。但由于不拖欠工资,并且工资待遇高,小辫子咬着牙忍受着所有的苦累与不顺心。但也正是由于小辫子脑子灵,做起事来踏实卖力,在外面拼拼打打了几年,就创出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在兰州买了一套房子,并且娶到了一位贤惠善良的好妻子,还是妻子建议他将瘫痪的父亲和常年操劳的母亲接到身边,两人共同伺候。晓晓听到亲戚说起小辫子时,内心有些唏嘘,有些敬佩,也有些羡慕。而自己呢?虽说是上了一所好的高中,可由于上高中后迷恋于一些东西,多多少少丧失了一些斗志,以至于高考时以平平的成绩考进了一所平平的高校,四年后走出象牙塔又平顺第进了一家事业单位,拿着连养活自己都有些危险的工资,过着别人羡慕的所谓的“喝茶,看报”的办公室生活。晓晓觉得自己这一路走得很平顺,平顺得有些无聊。

    一天,晓晓处理完手头的文件资料,端起一杯茶走到窗户旁边,刚好看见几名穿着校服的高中生从下面走过,她们有说有笑,像多年前的自己,梳着高马尾,一身朝气,阳光灿烂。晓晓竟有些怀念,有些羡慕。那么与此同时,是不是也有一些同龄人,他们没有踏进过高中的校门,在别的地方过着不一样的生活,有些迫不得已,有些累,有些辛酸。就像当年的晓晓和小辫子。

    (大概是很多年前的一篇小说了,那时候我初出茅庐,初入教坛,倍感人生迷茫,不知何去何从,于是写小说、散文、诗歌以抒怀,如今我扎根教坛八年,竟也欢喜,也从容,只是好像丢失了要成为一名作家的梦想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晓晓和小辫子(小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yi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