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到底谁洗碗?

到底谁洗碗?

作者: 明玉微空间 | 来源:发表于2022-03-07 19:29 被阅读0次

    新晴看到大宝还在泡脚,心想赶紧凑这几分钟去洗脸刷牙。

    就在新晴接水的时候,新晴听到隔壁厨房间里传出的埋怨声:“吃完饭就这几个碗还不洗了,真是懒到家了,唉!”

    新晴不免皱眉,原本兴匆匆的心情被堵住了兴儿头。

    但新晴知道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也知道自己的言行对孩子和对自己的影响,新晴调整了一下心情,继续洗漱,然后带大宝学习。

    匆匆是新晴步入中年后的日常状态。上班匆匆,下班匆匆,周末匆匆(带娃上课或玩耍),一周一螺旋儿就转过去了。

    新晴家距离工作单位很远,每天将约4个小时奔在路上。大宝入学后,新晴负责陪伴大宝晚上学习(不加班时)。

    因为下班回家晚,再学习后小孩睡觉晚,两个孩子每天很困倦。老人心疼孩子缺少睡眠,总催新晴这快一点那快一点。你不用洗碗赶紧洗漱带娃学习。新晴感激老人,觉得这也是一种家庭分工,可以提高些效率。

    可新晴先生心里不平衡。新晴始终不知他为什么心里不平衡,为什么总是指责抱怨满天,甚至上纲上线扣人是非。

    新晴曾经提出,一人一天轮流洗碗,先生好像挺乐意的。现在因为照顾孩子学习赶时间,新晴在工作日里少洗碗,男人的情绪小鬼立刻蹦出来了。

    新晴曾经不喜欢而不愿洗碗,先生暴跳如雷,甚至脏话频出。新晴接受了洗碗和一些家务后,有时因心情或事情不洗碗,先生几乎立刻牢骚满腹。

    新晴不明白,他潜意识里夫妻间是怎样的家庭分工呢?他潜意识里,想让自己过什么样的生活呢?

    同为二宝妈妈,同为中年妇女,咿呀麻麻太理解新晴的状态了,几乎感同身受。何况,咿呀麻麻曾经也很讨厌洗碗(洗碗后双手干巴巴的)。

    在处理谁来洗碗这件事上,新晴先生一直抱怨指责,却一直没有解决方式,没有思考过如何解决谁洗碗的矛盾。而抱怨指责,除了会激起对方的反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他就处在一张网里内耗。消耗自己,消耗身边人。

    问题来了:一个家庭里,到底谁来洗碗呢?家庭中的丈夫、妻子、老人或适龄孩子,家庭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洗碗。或者公平起见,轮值洗碗,不偏不向。

    若这么简单,所有事情就好办了。实际情况是:家务活中不止洗碗这一件,家庭中需要考虑关注的事情不止家务活这一项 。教育、经济、忙碌的工作、每个人的精力时间有限等,互相千丝万缕地交杂在一起。理了这一头,另一头又缠绕起来。难怪“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清官难断家务事”。

    家庭中千丝万缕的事件关系,到底该怎样处理清楚、大家都无怨言呢?我想,也许这和企业管理类似。

    一个组织因目标而存在,因目标而职责分明分工合作,最后各职责部门因彼此合作而共同成就目标,共同实现价值感。如若一个企业分工不明而陷于争执内耗,企业还能生存吗?员工也固然无幸福感。

    一个家庭,作为社会组成的最小单位,由不同人员组成,男人、女人、孩子、或老人,群居式集体生活,固然少不了你跌我撞吵吵闹闹。

    但若,一个家庭里的所有成员都能明确自己家庭的共同目标呢?(家庭目标一定是为了让每一位家庭成员变更好。)目标是战略方向,是诗和远方。根据目标,家庭成员做好明确分工(包括娱乐休闲),并定期组织家庭会议做回顾总结、方向修正,形成PDCA戴明环式的良性循环。这个家庭里的氛围将会晴朗、愉悦、朝气、向阳!因鸡毛蒜皮小事而戚戚喳喳的内耗争吵必然少很多。

    再回到洗碗的话题。在这样的家庭文化下,洗碗者固有分工,其他成员可以根据时间情况做灵活分工,比如周末假期等。或者干脆不做,外包。随着现代人对精神追求的多样化和社会分工的多样化,外包服务层出不穷。接受即合理。

    可是,新晴的先生,能走出他的惯性思维模式吗?!

    PS. 关于抱怨和指责:一个人若惯于抱怨和指责,可能暴露出的是他/她内心的情感匮乏。

    所谓“别人的错”只是一个幌子,来遮掩他/她内心的需求—被照顾被关爱。可惜,用错了方式,适得其反。

    所以,一个人终其一生要做的最大项目,是个人的自我探寻和不断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到底谁洗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gaa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