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区买了些鸡爪、凉菜、炒板栗,回到家,父亲和三叔坐在茶几旁聊天,我朝向三叔打招呼,父亲盯着我手中的东西,摇头着说“每次回来都爱买些七七八八的,你的钱总要花完才算数”,三叔附和着说“她没买,你们舍不得吃”,父亲说“你不知道她连地瓜也买来,都不知道买那些来做什么”。我笑着,有点无奈地说“那地瓜是泉港的,我觉得好吃,买来分你们吃呀。”面对父亲惯性冷言冷语的表达方式,我是极其不喜欢的。他的话语,总像要点燃起来的炸弹,一不小心就会触碰到人的火气。
数十年,在父亲的影响之下,我也不知不觉学会了他的表达方式,这是无形中的熏染,而我却恨透了这种沟通方式。直到我慢慢的了解自己时,才开始理解了父亲,理解这种言语背后隐藏的东西。只是当这种不被看见的感觉被唤起时,当下内心会产生愤怒,若是不能控制情绪时,可能就会做出相应攻击的行为,比如以后再也不做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可是这件事可能给人带来幸福感的,比如会再次受到言语干扰,对攻击的对象有更深的怨气,如此恶性循环。所以,言语传递出来的感觉和接受到信息的力量是非常强大。人们常说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大概也是如此吧!
人们接收到语言的信息,一定程度上受到说话者口气方式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自己的理解和翻译能力。父亲说“每次回来都爱买些七七八八的,你的钱总要花完才算数”,如果我把这句话理解为责怪的意思,我的内心肯定是不舒服的,会为自己的好意不被人理解而感到难过。可是如果我把它翻译成是父亲的关爱,他疼惜我,知道我的性格就是这样,还把我当做那个不懂事的小女孩,他是懂得我的爱,只是希望我自己节省钱,要多为自己着想,我也接受到爱的信息,内心也会充满爱。所以,解读一个人的语言,取决于你自己,当然,也在于我对说话者的了解程度,当我越了解他,也会对他多一些宽容吧。
有时,语言并不能如实表达内心想法,它带有一定的时效性,语言有时只是一时情绪,而不是真实的情感。可是,人们都太有主见了,没有充分了解一个人,一句话,就开始断章取义,批判分析。显然,要保持客观、中立,是非常困难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