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哭着打卡阅读?
经过过去两年的大学生活,我隐约知道我变了什么。前几天写字,突然发现自己的字难看到无法忍受;编辑朋友圈内容,发现自己的中文词汇量越来越少了,渐渐语不达意,无法精准地切入要害了;想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还能背诵《赤壁赋》全文的,却在“徘徊于斗牛之间”就卡住想不起下句;就连有时微博的撕逼,都要想半天才能整理出双方逻辑……
哦,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没文化了嘛。
大学不同于高中,可没有人来逼你学数理化,也没有人拼命给你耳濡目染唐诗宋词。在看似清晰的专业方向里,似乎学习那些专业相关的课程就足够了,空闲时间又自然是献给了床和手机。
不得不承认啊,人还是要一直全面学习的,不然有时候对牛弹琴,夏虫遇冰,可是要被人看不起的(毕竟你是牛啊)。喷子随随便便就能抓住一点漏洞来喷你,不读书就只能涨红着脸等着被人骂咯。
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难能可贵的应该是独立的思想和人格。比方说我看书,不仅仅是去别人的思想里游观一圈,更是为了建立我自己的思维体系,认清自我价值。
其实我怕失去的,不单单是知识,更是怕自己被随波逐流,听风就是雨。在信息量庞大的现在,我怕自己只会木讷地被人牵着鼻子走,完了还跪着帮人乐呵呵地数钱。
人不能只求道德正确,更需要思维自由。这句话我可说不出。这句话是王小波说的。陈寅恪先生也同样说过,“秉独立之精神,持自由之思想。”这话说的多气魄啊,仿佛就能看到每个人都是闪闪发光的个体,每个人的思想都能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洒脱和随性。
前段时间我一个平时看起来完全不爱阅读书籍的朋友,开始读书品词了。理由是因为有次我与他讨论古诗词,他突然发现,原来高中学的古诗词内容是这么有趣,这么耐人寻味。如果恰好体会到了作者当时地心境,更是有一种在与千百年前的人畅快淋漓高谈阔论的快感。这种舒爽是建立在精神上的,这种不约而同的感同身受更是让人真切地浅尝了几分思想的乐趣。
“一个人倘若需要从思想中得到快乐,那么他的第一个欲望就是学习。”哎呀,最近真是要成为王小波的“门下走狗”了。看这话说的多精辟。所以我的这位朋友居然开始看古诗词了!意不意外,惊不惊喜?敢信?
不过我大约还是能理解他的。如果一个人仅仅是热爱科学,热爱专业,而且很努力,但是一生中却没有得到思维的乐趣,那必定会收获无数思想的恐慌。并且深以为这就是思想的味道。然后开始焦虑,开始不安,开始深深空虚,灯红酒绿吹逼嘻哈后剩下的只是无味的躯体。
但是不是啊,真的不是啊。思想的乐趣应该是解放,是自由。是那种精神上高度愉悦的快感,应该是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灵魂,和真真切切能让人感受到充实的内在啊。你的生命不应该被手机和吹逼剥夺,思想快乐也不限于此,不应该那么功利和机械。应该认认真真地,自由、独立、解放、理性地生活下去,衰老下去。
应该去真正地填补自己。这样才能在糊涂和混浊的困境中,保持一份理性的光。拥抱各种新奇的思想,不仅是为了思想的乐趣,有时更便于看清自己的处境。可以选择沉默,但是不至于迷失自己,不辨是非。只有狗才会单纯一味地护主,谁咬主狗就扑上去护主,一通乱咬狂吠,但你是人,可不能这样啊。还有啊,如果有人变着法儿地骂你,你听不懂反以为人家是在夸你,于是还贴着脸上去使劲蹭人家屁股,别人放了个屁你还开心地拍手叫“好香,好香”,那可真是尴尬了。
不过可能还真有人想做个糊涂人呢。毕竟傻人有傻福嘛,真傻可能每天还挺开心的。你好心跟他讲说,别人是在骂你啊,他不听,非红着眼跳起来跟你争得面红耳赤的,还反过来吐你一口水。气人!
真傻还真没办法,要是在装傻,弄假成真,那更没什么办法了。你永远也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嘛。
所以我做的,只是为了不让自己变麻木,不让自己变成上述这种人罢了。
最后引用小波《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段话结尾。
“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为此也要去论是非,否则道理不给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让你遇到。我开始得太晚了,很可能做不成什么,但我总得申明我的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