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老师之间,“易子而教”是常有的事儿。
我曾给一个朋友的女儿辅导语文。
有一次,她写了一篇《我的父亲》。
她笔下的父亲,是世上“最孩子气的人”、“最笨拙的人”、“最听我话的人”和“最容易满足的人”,是女儿眼中的英雄。
我读得眼热,忍不住在点拨写作技法之余,拉拉杂杂继续写下去——
“你和你的父亲,都是幸运的人,因为你们有能力令对方幸福,更因为你们不必等到日后才领会到这种幸福,而是此刻就懂。
“我在你的年龄,和父亲战火正酣,和千百万同龄人一样在青春期无端叛逆;可是你看看你,是多么的不落俗套啊。
“我和你的父亲相识相交十二年,早已是熟得只能互损而没法好好说话的朋友。
“我认识的他,是一众好友当中最令我气恼的那一个。我烦他嚷他视而不见他,但是我知道如果需要帮助,我可以随时找他而不必说一句客气话来铺垫。
“我认识的他是一个独具魅力的为师者和‘领袖人物’。他的学生和同事是那么爱戴他拥护他,以致于我们这群‘损友’总是疑惑大家是不是‘瞎了眼’。可大家显然不可能同时‘瞎了眼’,所以,只好承认……
“我认识的他做事举重若轻,永远不疾不徐——不不不,应该说是永远慢吞吞,让我这急性子急死了也烦死了!
“可他的歌实在唱得好听羽毛球实在打得精彩连文章也着实漂亮——他的英国考察日记你不该错过。
“我认识的他谈起自己的女儿总会露出一种微醺的神色而并不自知。他总是力求谦逊地说‘小女’如何‘还好’,可他心里分明不是这么想的。
“他曾因为他的小公主,改变(或做出)了人生的重要抉择。他也曾在某次喝多了酒时说:最爱亲吻女儿的脚丫,可惜女儿大了再也不给他亲了……
“亲爱的孩子啊,长大,像飞一样——猝不及防,眨眼天涯。
趁近,让他好好宠宠你,你也宠宠爸爸吧。”
那篇长长的作文后面的长长的评语,写于二零一五年十二月。
感觉就像在昨天,竟然已经过去了七年。
女儿长大了,父亲并没老,我们相识相交也满了十九年。
此夕又秋分,天高气清,宜淡淡想念,深深祝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