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简单介绍干支纪时表,干支纪年法以及公历纪年与干支纪年的一种换算方法。下面再介绍下干支纪时法在纪月,纪日,纪时中的用法。
为了叙述方便,再把干支纪时表再罗列如下:
01 甲子 11 甲戌 21 甲申 31 甲午 41 甲辰 51 甲寅
02 乙丑 12 乙亥 22 乙酉 32 乙未 42 乙巳 52 乙卯
03 丙寅 13 丙子 23 丙戌 33 丙申 43 丙午 53 丙辰
04 丁卯 14 丁丑 24 丁亥 34 丁酉 44 丁未 54 丁巳
05 戊辰 15 戊寅 25 戊子 35 戊戌 45 戊申 55 戊午
06 己巳 16 己卯 26 己丑 36 己亥 46 己酉 56 己未
07 庚午 17 庚辰 27 庚寅 37 庚子 47 庚戌 57 庚申
08 辛未 18 辛巳 28 辛卯 38 辛丑 48 辛亥 58 辛酉
09 壬申 19 壬午 29 壬辰 39 壬寅 49 壬子 59 壬戌
10 癸酉 20 癸未 30 癸巳 40 癸卯 50 癸丑 60 癸亥
另外,在公元2017年5月12日(农历丁酉年四月十七)国家发布了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拟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361-2017<农历的编算和颁行>》,其中规定了干支纪年和生肖纪年的相关标准,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相关官方网站查阅。
干支纪年
在上一篇文章讲到干支纪年法时候,遗漏了一个重要的关键点,那就是十二生肖。
每个中国人对于十二生肖应该都不陌生,简单说就是根据人出生时农历年的地支,所对应的动物作为属相。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干支纪月
干支纪月,是用干支纪法表达月份的次序。由于每年十二个月(不算农历闰月),对应十二地支,所以很多地方只用地支来纪月。
把冬至所在之月称为“子月”(农历十一月),下一个月称为“丑月”(农历十二月),以此类推。故古历中的《夏历》以“寅月”为正月,又称建寅之月或建寅正月等。
其中,以农历每月初一日作为干支月份的分界点,古代大多数时候以正月初一日作为干支年分界点。
实际上,干支纪月也是按照六十干支周期表来纪月,所以我们看下纪月的规律:
干支纪月表有歌诀为证: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
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
其中,第一行一二三等月份是数序月,以正月开始,二月,三月。如果知道该年的天干,就可以知道正月的天干,后续根据干支表依次表示月份即可。
当然,在古代并不常用干支纪月,常用的是数序月份,干支纪月主要用于计算人的生辰八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