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放下你的固执与偏见,认真地看看孩子

放下你的固执与偏见,认真地看看孩子

作者: 代忆棉 | 来源:发表于2020-08-15 16:59 被阅读0次

    不久前,一则新闻上了热搜。一位11岁的女孩给38岁的男子上传身体私密照,还屡屡与他发生性关系,之后被父母发现。追问之下,女儿才说男子曾来家中与她发生过性关系,前前后后一共有17次之多。

    固然是孩子对性知识无知,造成了自身伤害。而除了知识的缺乏,更重要的是孩子与父母沟通出了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生孩子?因为要传宗接代,老有所养。我们生孩子之前,很少会有人想着要学习怎么当一个合格的家长。所以,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们总是磕磕绊绊,不得其法。

    曾看过一本书,上面写着:

    智慧的家长向孩子提供帮助和启发;

    愚蠢的家长给孩子带来压力和烦恼。

    我们教养孩子总会不自觉地陷入这三个误区:

    01.生养之恩必报答

    《生门》是部直面真实生子的记录片。中南医院妇产科,一个个小生命从这里降生,来到这个世界,形形色色的故事上演着,从未停止过。

    夏锦菊,一位差一点儿死在手术台上的勇敢母亲。她因为中央型前置胎盘入院治疗,胎盘长在了上一次剖腹产的刀口上,还穿透了子宫。在手术将宝宝拿出来之后,她忽然大出血,子宫保不住了。在止血的过程中,她出现了三次心脏停跳,出血量为一万三千毫升,相当于全身的血换了三次。最后医生采用了用纱布填充止血的方法,把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在这部纪录片里,生与死是最真实的,母爱的伟大让人感动与赞叹。

    母爱确实伟大,但父母养育孩子,孩子孝敬父母,属于正常的亲子关系,天下几乎所有的父母对孩子都很好。生孩子、养孩子,天底下正常的父母都会这么做。

    所以,我们不必挟恩求果。生养孩子是父母自己的选择,不是因为我生了你,我就可以要求你。这是我们自主的选择。

    02.我认为的就应该是对的

    一位妈妈为了培养孩子的文学修养,从各大网站购买了许多世界经典名著,摆满了整个书架,要求孩子每周读一本书。一个暑假过去了,孩子一本也没看,妈妈说:“我给你买的书你怎么不看?”

    女儿说:“我不想看。”

    妈妈说:“我是为你好,你看了以后,以后写作文有素材,还能提高分数。”

    女儿说:“可是,我感觉漫画更有意思啊!”

    你听了之后会问女儿喜欢什么漫画吗,会带着她一起去买吗?那可不行,漫画看多了会影响学习,偶尔看看也就罢了。

    我们面对孩子,对他们的评价是按自己的想法来的,而孩子也一样,他们也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的。所以,你认为的,孩子有时并不认同。

    03.惩罚往往很有效

    棍棒底下出孝子。有一天曾子的父亲曾点让他去瓜地锄草。曾参不小心将一颗瓜苗锄掉了,曾点大怒,认为儿子不用心、不认真,拿起棍子就打他,直到把儿子打昏。曾参醒后,马上到古琴边唱歌,以此表明自己孝顺,不会因为挨打就怨恨父亲。

    韩非知道这件事后,在他的《韩非子》中举了这个例子,并说: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圣君之下。这个典故后来就被民间误传为“棍棒底下出孝子”。

    惩罚只能带来短暂的效果,长期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

    父母与孩子的有效沟通要做到两点:你说的话孩子爱听;你提的建议具有可行性。

    人们在沟通的时候,听的其实不是语言,而是对方的心声。

    春秋时期,有个名叫俞伯牙的人,很擅长弹琴。有一次,他出门到半路,天突然下起大雨,不得不暂时停留,无聊之时,他拿出琴弹奏起来。忽然,他看见一个砍柴人站在那里静静聆听。他问:谁在那里?那人回答道:我叫钟子期,是附近的一个砍柴人。俞伯牙随手弹了一首高山雄伟的曲子。刚弹完,子期感叹道:真壮观啊,我仿佛看见了高山的雄姿!

    俞伯牙非常感动,引以为知己。后来,钟子期死了,他在坟前悲叹道:子期一死,天下有谁是我的知音?我还要琴做什么呢?然后,他就把琴砸碎在钟子期的墓前。有诗赞美曰: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你说的话孩子爱听,是因为你看到他心里的需求,懂得了他的诉求,他自然爱听。当他愿意亲近你,和你沟通交流,你的建议自然就被他接受。

    养孩子就像玩游戏升级,越往上越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改正自己。生命就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我们对于孩子就是引导者。

    为什么要生孩子,我最喜欢的答案是: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不用替我争门面,不用为我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养老;我只要这个生命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有机会和他同行一段。

    生育,从来都是选择题,而不是必选题。如果你选择了成为家长,那就放下自我的固执与偏见,陪他一起看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放下你的固执与偏见,认真地看看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gma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