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计划向写的内容是推荐一款好吃的蜜瓜,
但是,在挖掘沙瓜背负的故事后,
我觉得有必要讲一讲这颗瓜背后的事情,
说一说那群值得尊敬的人,
以及正在做着的一件极其伟大的事。
这是民勤蜜瓜,它还有个很生动的名字,叫“沙瓜先生”。
寓意是:越是在艰苦的地方,越需要吃苦的沙瓜“。
我曾好奇,为何取这样的寓意,
疑问促使我去查阅了很多民勤的资料,
不曾想过,这样甜蜜的瓜,来自如此苦之地。
民勤:一片被沙漠围困的绿洲
民勤县,是甘肃省武威市的小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在石羊河流域的下游。
县城除了西南角与金昌、凉州区相接外,剩下的都被中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和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所包围。
从地图上不难看出,在一片沙漠中,只有那么一小快绿色,那就是民勤,在两大沙漠的挤压下挣扎。它可能随时都会被吞噬一样,气息薄弱,却也坚定求生。
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他们抗争的不仅仅是沙漠,还有干燥,缺水,以及生活。
民勤县只有1.6万平方公里,
却要面对几乎95%的沙漠化问题。
沙漠以每年3-4米的速度吞噬着这里,
者应该是眼看着沙漠一步步的在逼近。
这里的人似乎从出生就被灌输了要逃离的目标,
年轻人开始离开家乡,出去读书,出去工作,总之是离开了。
只剩下一些父辈们还在坚守,可是当这一代人也退出之后,
民勤又会怎样?还能看到多少希望?
拯救民勤志愿者协会:我们的村庄,我们的家乡
2001年,温家宝总理曾说: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可是,到了2004年,一个相当悲观的学者论述便出现了,说民勤绿洲将在17后消失。
这意味着民勤的人,将在2021年彻底失去家乡;
对于民勤人马俊河来说,这片被称之为故乡的土地,将在多年后荡然无存,这意味着在他年近四十的时候,将无家可归;
而对于他们的下一代人来说,民勤将只是一个历史上存在过的地方,或者是父辈嘴里念叨过的故乡而已。
从知晓家乡生态现状开始,马俊河便对此难以释怀。
2006年,成立了“拯救民勤志愿者协会”;
2007年,以个人名义租400亩荒漠沙滩50年,即“拯救民勤国栋志愿者生态林基地”;
2009年春,辞去工作,回到民勤国栋村种梭梭树;
截止到2017年,他为民勤已经坚守了11年,和10000多名志愿者,种下了20000多亩防风固沙的梭梭林。
直到现在,这一切仍在继续。
一颗梭梭树=10元成本=固定10平方的沙。
梭梭树是沙漠里的原生植物,生命力极强,土壤水分含量在1.2%-0.8%的情况下,它都可以存活,所以对于沙漠来说,梭梭树几乎就是最强有力的沙漠征服者。
马俊河的目标是在民勤县四周都种上梭梭树,让每个村庄都可以得到保护。
民勤的降雨量很少,每年只有127毫米的降雨量,但蒸发量却能达到2600毫米。
水资源的匮乏程度或许是你我都难以想象的。在民勤,每周只能供应一次水,大概2立方左右,这是一家人一周的全部生活用水量,包括家里养的家畜。
令人咂舌,2立方的水,一家子人饮用,做饭,洗脸洗手,喂牲口,都要依赖这2立方的水。
水资源稀缺,也让很多农作物无法种植,只能去选择那些相对节水的作物。如此一来,村民们的收入也很少,另寻出路似乎是唯一的办法了。
可是,对于民勤来讲,人都逃离之后,这片绿洲还有谁能来坚守?
产业治沙的持续,才是民勤的出路
改善环境的目的,是要造福当地人;同时,也需要村民们来一起改善环境。
为了让乡民们愿意留下来,参与长期的种树治沙活动,马俊河成立了”梭梭农庄“。
他找到当地优质种植的农民,帮助他们将民勤蜜瓜、红枸杞、羊肉、肉苁蓉等销售出去。在提高乡民收入同时,让他们更愿意留下来一起保护民勤,真正的实现产业治沙。
产业治沙的目的,就是通过拉动种植产业的发展,帮助乡民提高收入,产业收入还会作为种植梭梭树的资金,以及用来升级种植业。
2013年,马俊河在蜜瓜品质最棒的区域,找到种了三十年蜜瓜的农户,告诉他,要把民勤蜜瓜,运出沙漠,卖到全国去。
这便是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沙瓜先生。
沙瓜在民勤这片土地上已经生长了100多年,从沙土中汲取养分,每天超过12小时的日照,全年162天无霜期,以及沙漠气候所带来的巨大昼夜温差,这些条件因素促使沙瓜聚集了高达18%的含糖量。
除此之外,沙瓜的种植方式也是绿色天然,是这些村民们用一点一点的辛苦所换来的甜蜜。
现在,坚守民勤治沙的不只有马俊河和志愿者们,还有这些沙瓜。
经过11年的治理,民勤的荒漠化面积,从95%降到了89.7%。一切仍在继续,他们用行动,让民勤这个地方变绿。
或许我们没办法立刻飞身去民勤参与种树,
但至少可以通过一颗沙瓜参与治沙,
至少它可以把“吃瓜群众”们的善意带到民勤吧。
发现更多好物,关注朴选:puxuan201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