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跟我见过面的人都会给我一个定义:自信而热情。
并不是因为我有多么活泼爱动,或者肢体语言丰富。
而是在对方说话时,我会一直认真看着他的眼睛,或许还间歇性点头。
其实我在18岁前都是一个特别内向而自卑的人。大学时候的一件事,让我养成了这个习惯。别人对我的看法也随之改观。
我有一个外教朋友Karen,她是个高高胖胖的美国大妞,一说话脸先红,特别可爱。
我们在排球场上认识,然后迅速聊在了一起。
其实语言还不是我们最大的障碍,文化才是。还好Karen是一个特别真实诚恳稳重细心的女孩,我在她面前特别放松。
有一次,她会在我磕磕绊绊连比带划英文版“逼逼叨”时,突然严肃地拽着我的肩膀,认真一字一顿的说“看着我的眼睛。”
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疑惑地看了她一眼,她抬了抬眉毛,满意地放开手。
当我又开始说话时,Karen又一次重复"看着我的眼睛"。一头雾水的我不得不照做。
这样来了第三次之后,她解释说,这样非常不礼貌,中国人似乎都太羞涩了。
Part 2
除了眼神,日常交流中,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语言”——身体形态。
昨晚我参加了线下演讲课的毕业沙龙。
第1位演讲的是我们上一届的学姐,她演讲完坐在第1排沙发墩上,弓着背,左腿压在右腿上 ,伸得很远,并低着头一直看手机。
大家开始热烈的点评。
我发现无论大家是尊称她师姐,还是赞扬她的内容,抑或提出一些不足,她始终保持这一个姿势。
看着她深弯的背影,总感觉特别无奈,特别rude(粗鲁),似乎毫不在意说话者的感受。
并不只是台上才是表演,我们的日常沟通中,你是否面向说话的人以示重视,你的背是否挺直,足够支撑你的信心,你的腿是否放在一个谦虚的位置,显得不卑不亢?
这些远比上台那一刻,更能彰显你的为人。
Part 3
1960年,肯尼迪通过电视辩论逆转投票形式,赢得了观众压倒性的信任票,在总统竞选中获胜。
原因只是因为面带微笑、落落大方的肯尼迪表现的非常的轻松和自然,而尼克松因为穿得太厚汗流浃背,脚伤也让他面目狰狞、嘴唇打颤。
政坛老油条尼克松过于轻敌,甚至没有提前彩排。
而肯尼迪家族派出筹备团现场走位,发现了投射灯过热,和全程站在辩论台后的细节。
他们为肯尼迪定做了最薄最透气面料的西装战服,衬得年轻的他风度翩翩、气定神闲。
更搭配轻巧舒适的鞋子 ,以缓解长时间站立的疲劳。
再没有比普罗大众的心意更能说明细节在沟通中的重要性。
Part4
尼基·斯坦顿在《沟通圣经》中说:我们站立,走路,耸肩的方式,我们穿的衣服,开的车,使用的办公室等都在向他人传递某种信息。
如果眼神、形态及其他非语言信息与文字本身所表达的意思相反,我们通常会相信非语言信息 而不去相信语言本身的意思。
所以,无论对家人、朋友还是陌生人,请记得:
你说了什么并不重要,怎么说的才重要。
一海鹿鸣
2019.3.1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