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位朋友问我年初的目标完成多少了,她还记得当初我定下的那个目标,今年要读100本书。
她原来想我可能没有完成,或者差距很多。
我说这个目标啊,还差一些,截止这个月至今读了79本,还有21本就达到目标了。
她很惊讶我读了这么多,连连称赞。
这要是放在年初,或者第一季度,我会很激动,可是到了现在,读多少本书对于我而言,反而觉得意义不是很大。
读书的数量只是一个数字,它不能决定什么,读的越多就一定收获越大么,读的越多就越厉害么,这个也不是成正比的。
当初制定计划的时候,我就想过,读的多不能意味着什么,但是读100本是为了让自己开阔视野,从面上打开,至于深度还是要另外下功夫的。
而这八个月过去了,读了79本,平均一个月10本书,不能算是多么骄傲的成绩,因为读书不是为了一个数字。
其次,我在这8个月时间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读了几本小说,耽误了近乎两个月;又有一段时间处于低谷,读不下去,导致进度受阻。
那么这么算下来,我真正有效的读书时间不足5个月,犹犹豫豫,左顾右盼浪费了3个月。
是啊,看似一年的计划,看似是三天读一本书的安排,看似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其实想要达到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这其中,我没有刻意用全部的业余时间去读书,也没有在工作时间去读书,但是在出差的火车上、飞机上、酒店里、地铁上,在很多地方我都很自然的拿出手机来看书。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我没有读太多的纸质书,虽然也买了二三十本,但是大多数的书还是以电子版的形式阅读的,为此年初就特意充了一个电子书会员,虽然看手机电子书没有看纸质书体验好,但是它可以让我在任何地方都把这本书打开阅读。
读书的第一个误区就是数量大于质量,读的多并不意味着读的好。
读书的第二个误区是目标难于执行,其实目标定下来后,执行不难,难在半途而废,难在过程中犹豫不决、徘徊不前。
读书的第三个误区是读什么书,很多时候读自己喜欢的书,这个一开始可以帮助养成读书兴趣,可是时间长了就是一种“挑食”了,因为缺乏多种营养,只看得见自己想看的,而看不到更多、更广阔的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