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美、乐调的美以及节奏的美,都表现好性情。所谓好性情,并不是人们通常用来恭维愚笨的人的那个意思,而是心灵真正尽善尽美。
——柏拉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1967136/2a9c07b62c3cf089.jpg)
在人际交往中,一个好的性情非常重要。对此柏拉图也有深刻的体会,他作为哲学大师,从文化的角度谈了好性情对于语言、乐调以及节奏等艺术形式美的看法,他认为这一切艺术形式的美都是建立在一个人良好性情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人们在心底深处所涌动的那种真善美,往往是外在行动的力量源泉,并由此促使这些外在的行为方式趋向美好的一面。
一个人的好性情往往表现为善和柔两个方面。为人善良和蔼,那么就会以温雅的方式处世,接人待物也彬彬有礼。生活中我们也有很多这样的感触,面对一个和蔼可亲的人人们会立即生出几分好感,那种初次见面的陌生和戒备也将极大地降低很多。尤其是在人际沟通中遇到复杂矛盾的时候,善意的言行举止常可以使得对方平息怒火,转而以心平气和的方式倾听我们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建议。因为我们的善,所以在化解矛盾过程中的语言也常常充满强烈的张力和感染力,能够直抵对方的心灵深处,从而达到良好沟通的目的。
好性情中“柔”的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柔并不代表一种软弱,而是一种春风细雨式的感化,和人接触的时候谈话方式委婉轻和,解决矛盾的时候不急不躁,建立在“柔和”基础上的语言艺术极具吸引力,这也迎合了哲学上“以柔克刚”的道理。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向赵国发动进攻,抵挡不住的赵国只好向齐国求救,但是齐国方面却要求赵国送来人质才肯出手相助。由于齐国方面索要的人质是赵太后最为疼爱的小儿子长安君,对此赵太后坚决不肯答应。
虽然赵国大臣据理力争,但是无论怎样反复陈说其中的厉害也难以让赵太后松口。最后,恼羞成怒的赵太后竟然放出话来:“谁要是再提长安君为人质的事情,我就向他脸上吐口水。”
面对刁钻又死脑筋的赵太后,众人一筹莫展。就在这个时候,大臣触龙前来拜见,看见怒气冲冲的赵太后,触龙充分展现出自身好性情的一面。他不顾赵太后的讽刺挖苦,先是道歉长时间没有向赵太后问安,随即又和她拉起来家常。等到赵太后放松警惕,不那么反感自己的时候,触龙又很自然地谈到了对自己儿子的疼爱,由此触及了赵太后柔弱的内心。最后,触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让赵太后回心转意,同意让长安君充当人质的做法。
触龙的劝谏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他高超的心理艺术灵活运用外,更为重要的是触龙有着一个忍耐的好性情,采取“以柔克刚”的方式顺利拿下个性强硬的赵太后,从而将矛盾完美解决。
不言而喻,好性情可以使人的谈话艺术有较强的感染力。但是,正如柏拉图所说的那样,好性情不代表对人的一种恭维,而是发自内心的柔与善。心灵柔和纯美,那么外在的性格和为人处世也就能够呈现出与人为善的特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