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背景:我和我男朋友大学就在一起了,他的学历没我高,所以工作也没我的好,他的家庭很一般,还有个弟弟。我们在一起6年了,他也几乎没有存款,现在快结婚了,谈到很多钱的问题,还有他的父母,也没有文化,对很多事情也不关心,就让他自己看着办吧。越临近结婚,我越是迷茫,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选错了,和我各方面条件差不多的闺蜜,嫁的老公都很有钱,很多房子,也开的豪车。谈恋爱时家人和朋友都反对,觉得我可以找的更好,因为工作不错,颜值也不错,当时并没有听他们的建议,现在面对即将结婚的琐事,才让我明白以前他们说的很多问题都是现实的,我有一个亲妹妹,今年大学毕业,刚工作,就有阿姨为她介绍对象,条件也比较好,家里挺有钱,对方也是知根知底的人,我觉得我妈对我的态度都有转变,以前她觉得我是我家的希望,从来学习都比我妹妹好,而且性格也更强一些,现在才准备结婚,我感觉我妈已经对我的未来不报有希望了,我真是觉得很奇怪,结了婚真的就被贴上标签了吗,对象是怎样就决定我是怎样吗?我改怎么做呢?想想未来,真的是一地鸡毛吧
翻了下日志,虽是5年前的题,但热度不减,想必不少人都曾遇到过这个问题叭。不知道题主做了什么样的选择。
从这段描述里面,我主要看到了两点:
1、男友自身及家境与他人对比后的失落矛盾;
2、家人对自己态度的变化导致内心对自我价值与意义的怀疑和愤怒。
从一个旁观者角度,用浅薄的见识尝试聊一下自己的一些见解,希望对后来者有些参考,毕竟5年过去了,题主可能早已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盲猜会不会是选了各自安好,希望自己猜错了。无论是选了哪种,都祝好。
上述两个矛盾,在我看来是有三个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思考:
1.结婚时,应该考虑什么?
2.生活幸福与否,取决于什么?
3.决定自我价值和意义的是什么?
一、结婚时,应该考虑什么?
结婚的意义在于世界中总有一盏灯为你照亮回家的路,而不是鸡飞狗跳,让你独自忙碌,因此选择合适的伴侣至关重要。如果人生伴侣选错了,余生都将错综复杂,所以即使晚一点也没关系,关键是找到正确的人,因为他是你后半辈子的希望之光。
婚姻作为人生里为数不多可以自己选择和决定的事情,乃至唯一一次亲自选择家人的机会,你想和什么样的人共度余生。就应该去找那样的人,而不是妥协或随意尝试。
很多人觉得经济基础是构建幸福婚姻乃至生活的首要基础,不敢苟同。请注意,并不否认它的重要性,但它不能作为唯一或首要的基础来考量。因为总有一天你会明白,尽管经济因素很重要,但一个人的责任心担当,家庭教养,情绪管理能力,沟通方式和处事态度同样重要。此处可以参考一下吉星鹏或是那位被媳妇骗光了钱,最后跳楼的创业者。
重复一下:结婚,应该综合考虑对方的责任心担当,家庭教养,情绪管理能力,沟通方式和处事态度,然后是经济实力。其实,这些也是谈恋爱阶段该谈的、应该了解的方面。前面几项如果都符合你选择家人的标准,那么经济实力略差一些,没关系的。为什么,也正是下一个问题所要回答的内容的一部分。
二、生活幸福与否,取决于什么?
从问题的补充里面,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合理的假设:如果男友有个好工作,很有钱、有很多房子、有豪车,那么就不存在这些问题,就很容易获得快乐,婚姻也一定会受到周围家人朋友的祝福和艳羡。反之就是男友现状:相处6年无存款,工作不如自己,男友父母也不管,命运发了一副烂牌,生活品质肯定是无从谈起的。
是这样吗?就像是我们怎么能要求疾病缠身、贫困、遭受种种打击的人,去感受生活的快乐呢?一定得先改善实际物质条件,然后才能改变对生活的态度,从生活中体验幸福快乐。
换句话说,大家觉着改变主观感受只能是锦上添花,健康与财富才是根本。只有巩固“根本”以后,积极地心态才有助于创造生活的主观满足感,或者说才有资格去享受生活的乐趣和幸福感。
基于以上,不妨花上三两分钟回顾一下,想想我们自己的薪资变化:一开始工作时候,4k,当时想着如果能涨到6k多好,能到8k,那简直就太幸福了。真到了8k的时候,又想着到了10k,我一定比现在更快乐幸福。循环往复,永不满足。真的更幸福快乐了吗?不用回答我,心里问问自己。如果有还在上学的小伙伴,那也可以把薪资换成零花钱或生活费来看一样适用。
上面的薪资回顾其实还有一个隐藏的理想条件,在现实里是几乎实现不了的:心想事成。更多人拼死拼活努力,薪资到了一定水平终究是上限了,可能都还到不了8k。
而且,更让人感到无力的是:我们拼死拼活苦熬多年才能达到的薪资水平,还抵不上富家子弟一晚上的开销,努力多年引以为傲的学历、工作、收入、乃至天生爹娘给的曾让你获得无数赞誉的相貌,总有人能轻轻松松就获得,全方位的超越你。又该何去何从?
所以,生活幸福与否,到底取决于什么?答案是:主观体验。在生活中体验乐趣和幸福的能力。
物质条件只是次要的,它们只能通过体验,对我们产生间接的影响;我们对事物的主观体验却直接裨益生活品质。健康、金钱,还有其他物质上的优势不一定能改善生活,除非我们先学会控制自己从生活中体验到快乐和幸福,否则这些优势都发挥不了作用。
主观体验并不是人生的某一个面,它就是整个人生。
这部分展开来很复杂了就,有兴趣的朋友建议去读一读《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三、决定自我价值和意义的是什么?
在解答第二个问题的时候,其实扣着这个问题的,当你努力拼搏获得的成果,引以为傲的资本被人轻松赶超,你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体现,怎么办?要我说,不用焦虑,这几乎是必然的结果,焦也没用。那么,决定自我价值和意义的是什么?
顺嘴说一句,这里我尤其尤其尤其反对一句话“以前她觉得我是家里的希望”。由于我无法确切的知晓这个“希望”所代表的具体改变和含义。不过综合上下文一些关键字:妹妹相亲对象,条件好,家里有钱、妈妈态度转变、等等~ 莫不是指的是女儿夫家的家境所带来的原生家庭的整体经济变化?大有一种:别家女儿那样都值10万,我女儿工作好颜值高,怎么着得值20万的既视感。这跟卖女儿有区别?远了,这是大环境导致的一些结果,不讨论了。
我想说的是:决定自我价值和赋予意义的只有自己。不在于你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老公,条件有多优越。你为这个家带来了怎样的收益和变化,以及妈妈或者除自己意外的任何人对你的评价和看待你的眼光。
要知道:你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别人也不是为了我们的期待而活着。如果说过于期望获得别人的认可,那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那其实是舍弃了真正的自我,活在别人的人生中。
我们常常犯的一个错就是在生活中看重别人看待自己的眼光评价,或者说想要去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这里其实有些比较深层的原因:不想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一来按照别人的期待生活会更省事儿些,不用思考自己的人生应该如何去度过,把自己的人生托付给别人,比如走在父母铺好的道路上,这样至少不会迷茫和迷路。二来,生活一旦不如意,就可以归罪给他们:都是他们让我走这条道儿。其实我不想走的。
说回来:决定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的,只有我们自己。建议大家去读一读《被讨厌的勇气》,它让我学会自我接纳,去尝试课题分离:自我接纳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分辨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是别人的课题,要冷静地划清界限。而且,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它也让我认识到:人生没有普遍性的意义。但是,我们可以赋予这样的人生以意义,而能够赋予我们的人生以意义的只有我们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