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一词就来自佛教。烦是扰的意思,恼是乱的意思,烦恼就是扰乱内心安宁的因素。一旦陷入烦恼和负面情绪时,幸福就被自动屏蔽了。因为幸福是一种感觉,当内心被烦恼占据,幸福就没有立足之地了。哪怕你拥有别人艳羡的富贵荣华,也不会带来幸福感。因为在你心中,它们都被烦恼打上了烙印。只有当内心没有烦恼,像一片无云晴空时,幸福才会不请而至。所以,解除烦恼才能身心自在,这是幸福的重要前提。
总之,幸福是由诸多因素组成的,如果长寿而不康宁,富贵而无好德,或是最终不得好死,都算不上幸福人生。所以,追求幸福也要从这些方面着手,不仅拥有外在财富,还要身心健康,德行高尚。
关于这里提到的死亡重点看下面这段文字
第五是善终。佛陀有十大名号,其中之一为“善逝”,就是能预知时至,生死自在。“善终”正是与此相似的美好愿望,希望临命终时身无病痛,心无挂碍,能安详自在地离开人间,而不是突遇横祸或久病在床。很多人对死亡是回避而恐惧的,我们知道人必有一死,但心里总觉得是别人的事。可回避并不能阻挡死亡,恐惧也不能改变什么,事实上,这只能令我们在死亡到来时措手不及。对现代人来说,越有钱,往往越不容易善终。因为有钱就不想死,最后全身插满管子,在各种抢救中毫无尊严地离开。所以,认识并超越死亡,是佛教的重要修行。佛教史上,很多修行人不仅能预知时至,而且坐脱立亡,潇洒自在,想怎么死就怎么死,为今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虽然一般人做不到这样,但能不受折磨地安详离去,于人于己都是很大的福报。所以,古人也把好死作为五福之一
珍正信、迷信与邪信
闻道:说到信仰,人们往往会联想到迷信。究竟什么是迷信呢?
济群:迷为昏乱、分辨不清;信为相信、顺从,而迷信就是盲目的相信和崇拜。换句话说,凡不能把人导向觉悟、智慧和真理的信仰,皆可称为迷信
是不是迷信?
向内观,看起心动念是为了利益大众的菩提心?还是利益自己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