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我微信圈里的好朋友米线儿和我语音通话,介绍了这一本《幸福的种子》。米线儿拍来的照片里,我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这本淡黄质朴、印着各种图形的书,很快从当当网上买了回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9228734/44029f8dabfc37de.jpg)
因为完整的题目是《幸福的种子,亲子共读图画书》,猜不准这是给谁看的书,是我?还是和娃一起看?抽空翻了几次,哈哈,这是一本大人看的书。
今天上午又用完整的一个小时把这本书翻完了。在本子上画了简单的九宫格,写了几个问题,果然带着问题来看书是最有收获的,而且最有效率。
这本书颇得我心,除了封面,还有里面的每一页纸都比平常的书来的厚,让人不舍得随意在上面涂涂画画,小心翼翼地翻阅。
记得米线儿推荐这本书的时候说松居直非常厉害,把童话书推广到全世界,是的,这本书的作者松居直是“日本图画书之父”。
儿童文学工作者王林评价说:“这本书其著作不那么系统化,不那么条分缕析,不那么引经据典。可是,那些娓娓道来的话语反而会让人觉得更可靠,也更能让人从中看到图画书的本质。”
的确,如果你非得要从里面抓出作者的理论依据,那是颇有些困难,但是如果静下心来,用“心流”的状态投入进去,你会发现这本书的每一句话都是生活之真实体验的总结。
这本书反复提到几个观点,比如要重视“语言的作用”。你家的孩子上了二年级,所以你不准备让孩子自己去读书了是吗?不要放弃给孩子读书的机会,图画书不是目的,而是通往孩子心灵的桥梁,将父母的爱源源不断地输送过去,让孩子的内心感到丰盈,父母的声音就是最合适的传送带。
多年以后,或许你已经忘记了给孩子读书的经历,但是孩子会怀念那一段难忘的时光,拉下的窗帘包裹着的温暖灯光里,倚在父母的怀里,聆听着熟悉软糯的声音,想象着一个奇特又真实的童话世界。
以前的我会因为孩子等不及我给她读绘本提前睡着了而心生窃喜,但是现在的我会有一种失落,可惜晚上又不能一起读书了,想着明天一定要快速把家务忙完。
“直抵目的地”,这种功利性读书方式已经成为了大人们的惯常伎俩,习惯在孩子读完一本书的时候,趁热打铁,不断提问:这本书讲什么呀?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你的启发是什么?孩子吱吱呜呜说不出来,刚从书中构建的世界里走出来的满足完全被沮丧取代,大人也觉得生气,白白浪费了时间,又辜负了大人淘书的艰辛,不免对孩子胡乱评论一通。
然而这本书里面,很强调孩子是否在读图画书的过程当中体验到快乐和满足,不管从父母的话语中,从书的文字中,从图画里,想象出来的新世界,或许一时半会无法精准的表达出来,但这过程中和书拥有共同的语言与感受,却是一种无法言语的喜悦。日积月累,孩子在理解方面有着指日可待的提升。
这本书里面还强调大人也要关注图画书里面的图片,通过图片也能反映这本图画书的好坏。
未来的时日里,我也将持续的给孩子们读书,期待这一颗幸福的种子不只是在孩子们心中萌芽,更要根植于自己内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9228734/08f9eca23cefc3d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