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老婆,你什么时间回来?”向辰静接通电话,丈夫水汪洋的声音传来。
“我一会儿就回去。”向辰静看了看一旁的小孙女。
“今天晚上你还减肥吗?”水汪洋言外之意向辰静懂,这段时间向辰静在减肥,晚上偶尔会吃一个桃,几粒葡萄,或者干脆不吃。人到中年,肚子上有赘肉,不利于身体健康,也无法满足女人爱美的心。
“一会儿到家,我做点儿手擀面。”向辰静对抱着孩子的侄媳妇笑着点头,一边说话一边穿防晒衣。
“老婶儿,如果明天有事儿,你就不用过来,我一个人带着孩子可以的。”苏蕊说。
“明天再看,你别着急,我先回去。”向辰静拿着头盔走出单元门。
骑电动车只需要5分钟,从侄子家回到自己家。
打开门,一股炸酱面的味道飘出来。“你回来了,我把卤已经做好。”水汪洋接过爱人的头盔,递上拖鞋说。
“速度蛮快的,表现不错,值得表扬。我要马上做面一小会儿,吃完饭咱还得去医院一趟。”向辰静脱掉外套,迅速走向厨房,一边洗手一边说。
“还需要去医院就别做手擀面,还有山药面,一人下一碗,速度快点。”
“那也行,我马上下面条,分分钟就搞定。”
十分钟两个人已经坐在餐桌旁边吃边聊,“吃完饭,咱们有必要去医院吗?”水汪洋试探着问。
“去一趟吧,嫂子心里肯定不好受。”向辰静想了一会说。
“只要你心里不感觉委屈,咱们就去。”听爱人这么说,向辰静淡淡的笑着摇头。
医院503病房内,卢七彩躺在床上眯着眼,水汪洋和向辰静推门进去,卢七彩睁开眼。“你们来了?”
“大哥没在这儿吗?”水汪洋问。
“应该在楼梯那头抽烟呢!”卢七彩问。
“嫂子,你好点没?”向辰静拉了一把椅子坐在旁边。
“好多了。”
“我到外面跟哥待一会儿。”水汪洋开门出去。
“哥,少抽点烟。”水汪洋见大哥水静平坐在近走廊尽头的椅子上,低头抽着烟。
“今天究竟是怎么回事?嫂子和苏蕊为什么吵架?”水汪洋对事情知道一些,但还是想听哥亲口说说是怎么回事,毕竟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
水静平使劲儿吸了一口烟,有吐出条长长的烟气,犹豫半天才开口说话。
“昨天晚饭时,苏蕊说今天带着大宝要回娘家,去看她爸妈,让你嫂子在家照看小宝。刚说完,水珊来电话说今天公司有活动,去天津盘山旅游,可以带两个家属,让你嫂子我俩去。
前段时间,大姐和闺女姑爷外孙去海南旅游,你嫂子就羡慕。我想就这个机会,正好周末,我俩去天津一趟,也算满足她的一个愿望,和苏蕊、水宇他俩商量下周再回娘家,苏蕊说今天早晨再说。
你嫂子从昨天晚上就满心期待着今天去天津,衣服都准备好了。可是,早晨水宇说苏蕊还是要回娘家。
苏蕊和你嫂子就争论起来,撕扯间,你嫂子滑倒磕到的头。苏蕊也太不懂事,好在没事。哎!”
水汪洋听大哥这么说,叹了口气,有多少个想法在脑子里翻腾,却不知道怎么说,“在医院住几天,没事就好。”
嘴上这么说,水汪洋自己心里知道,明显的应付。
“没事儿,我们就回去了。”水旁杨和大哥告别,叫上妻子向辰静回家。
“这种反复无常,变来变去的性格,不知道何时能改。”水汪洋一边开车,一边说。
“大哥怎么说?”向辰静知道,爱人有话要说。
“大哥把嫂子住院的责任全部赖在苏蕊身上,真不知大哥、大嫂是怎么想的?”水汪洋摇着头说。
“还好水珊婆家找得远,不然不知道还会有多少事儿?”向辰静不想多说,其实更是不想多想。经历太多事,很多往事已经不愿再想起。
刚结婚那会,婆家普普通通的庄稼人的生活,除了地理的收入,没有其他经济来源。水汪洋和向沉静,通过学习走出农村,每人有一份还算安稳的工作。
水汪洋在镇政府上班,向辰静是一所高中的老师。结婚后孩子小,和公公婆婆住的近,为的是方便照顾孩子。
90年代初,一个月三四百块钱的工资,向辰静和水汪洋商量,自己紧一点也不能让老人感觉委屈,每月工资到手总会给婆婆100块钱。给钱不给钱老人不在乎,看自己的孙子老人愿意,但做小辈要懂得感恩,知道老人的不易。钱由小辈手里到老人兜里,老人心里舒服,小辈也心安。
儿子满5个月,向晨静结束产假,开始上班。下班到家接过孩子,让老人早点儿休息,两个人一个做饭,一个看孩子,三口之家的生活,满是热闹和忙碌。
向辰静渐渐发现一个规律,只要晚上吃完饭,婆婆都会进屋聊天,说嫂子又从婆婆家又拿了什么东西,只有拿没有送,偶尔嘴里还会叨叨咕咕,不拿白不拿。言外之意,向辰静、水汪洋和婆婆住的近,占了大便宜。
每到这时候,向辰静都会告诉婆婆,都是小事儿,不要往心里去。因为像神经,心里明白婆婆不想让自己从旁人的嘴里知道这些事,认为婆婆两个儿媳,一碗水端不平。
婆婆每次听到这句话就不再说什么,扭头就回屋。
向辰静不想听这些闲碎的唠叨,又很无奈。爱人水汪洋,对这些小事完全无感。
日子以同样的一种方式平静的过着,直到有一天,这种瓶颈被打破,向辰静的生活有了变化。
“老公,你一看见前天我拿回来的笔记本了吗?”向辰静在屋内转了几圈,问正在做饭的水汪洋。
“我没有看到,你昨天放在哪里了?再找一找买不了。”水汪洋一边炒菜一边说。
“昨天用完,我就放在衣橱旁边,但今天怎么也找不到。”
“你问一下妈,看她知道不。”
向辰静一路小跑,去婆婆家。
“妈,今天你看到有人拿我笔记本电脑了吗?前天就放在衣橱旁边,现在怎么也找不到。”一进屋,向辰静对着母亲问。
“今天你嫂子说小宇用电脑,去你屋里着,你问问她。”母亲说。
向辰静进屋,看见水宇正在爱学习桌旁打游戏,用的正是自己的笔记本电脑。
“水宇,我的笔记本怎么到这里的?”
水宇还没有说话,大嫂卢七彩说:“今天小宇说要在电脑上查资料,去你家用电脑,刚好看见有笔记本就拿过来了。”
“大嫂,这是学校的电脑,我准备课拿回家用的,回头要还给学校的。”向辰静急忙解释。
“唉呀,小宇用一用也用不坏,没事的。”卢七彩平静的说。
“小宇,把电脑还给老婶,老婶要工作。”向辰静拎着电脑回来。
水汪洋听老婆告诉,感觉嫂子太过分,笔记本电脑哪是十几岁孩子可以随便拿来玩的。
“汪洋,”听向辰静这么正式的叫自己名字,水汪洋知道有事情要发生,盯着老婆向辰静。
“我们买楼房去城里住吧!”水汪洋,不作声向辰静,认为是接受。
就这样,向辰静和水汪洋,搬离农村老家,来到城里居住。
居住距离变化了,该打扰的依旧还是会来。
侄子水宇、侄女水珊到城里的高中上学,每到周五晚上,大嫂总会给水汪洋或者向辰静打电话,给侄子侄女送些水果或者零食。电话到了,做叔叔婶子的就不好推辞。可是每次,都是只有电话,没有后续问买东西花掉多少钱。
次数多了向辰静的心里有隐隐的不舒服,作为叔审不拒绝是好面子,但绝对不是责任,绝对不是应该。看爱人不说话,向辰静也不好多言喻,为百八十块钱不能伤了夫妻的感情。
后来侄子侄女都结婚成家,每次回老家,听婆婆说起最多的便是大哥大嫂,说姑爷怎么不好,儿媳怎么不孝顺。
每次向辰静都是笑而不答,为什么会这样?是啊,姑爷真的那么不堪,还是儿媳真的没有做到,作为外人知道的一切,都是道听途说、一面之词。
这么多年妯娌相处,向晨静知道,大哥大嫂就是这种没有担当自私自利的人。作为儿子儿媳如此,当了公公婆婆依旧如此,对人对己总是两个标准。
儿子说搞对象要找带楼房有工作的,女儿搞对象也要找有楼房,有工作的。不知道是什么给了他们这样的勇气和自信。
很长时间向辰静每每想起,心中都会有痛有委屈。直到有一天,听朋友说起:“知道为什么你的儿子这么优秀吗?”
“因为父母懂得感恩孝敬老人,你和爱人在为儿孙祈福,所以你的儿子才如此的优秀,被老天眷顾。”
向辰静不信神,但信心。保持一颗感恩之心,善良的心,睡觉也安心。
“想什么呢?”水汪洋见爱人向辰静不说话,问道。
“想到这些年,我们在一点点变老,孩子们在一点点长大,看很多事情都在变,但不变的是人心。”向辰静说着,又像是自言自语。
忙忙碌碌的一天,赶在这个时间节点,把心事写下……
网友评论